辽宁省作协,暨辽宁文学院第八届签约作家(2011年5月-2013年5月)共有15位,其中竟有五位是大连作家,以年龄为序,分别是宁明、陈昌平、刘东、于立极、张鲁镭,我想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大连现象”。
来自“辽宁小虎队”的刘东、于立极
辽宁的儿童文学在老作家赵郁秀和滕毓旭的多年引领和培育下,和北京、上海一起并列中国儿童文学的三大重镇,刘东和于立极便是这支声名显赫的“辽宁小虎队”成员,他俩一同获得团中央“五个一工程”奖、辽宁省“五个一工程”奖、全国城市出版社优秀图书一等奖、辽宁省政府出版奖优秀图书奖等,先后获得冰心奖、《儿童文学》全国“俊以”儿童文学基金奖、辽宁省优秀儿童文学奖等,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首届“三个一百”原创图书工程、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优秀图书,并于2007年一同进入鲁迅文学院第六届中青年作家班深造。
2005年,刘东以采访小说集《轰然作响的记忆》一举斩获中国作协第六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与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少数民族骏马奖并称为中国文学四大最高奖),成为大连作协最年轻的副主席,亦成为国内儿童文学界享有盛誉的青年作家。在25年的创作实践中,刘东先后发表了超过350万字的各种文学作品,出版著作十四部,还创作有动画片、电影、电视剧等影视作品。作品曾获得数十项国家及省市级奖励。作品被收录于几十种国家及省市级的重要文集文献中,并被翻译介绍到日本、韩国等国。刘东的创作直面现实,全力关注当代青少年的生存状态,最大限度地接近青少年丰富的精神世界和感情世界,选材独特,叙述风格从容流畅,具有比较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比较鲜明的文学特色。他把触角深入到社会生活中青少年领域的那些令人震惊的事件里,挖掘出让人思考的内涵。《轰然作响的记忆》、《镜宫》等许多作品都给人留下了这样的极深的印象。刘东的作品大多深含着这样的特征,即揭示生活里的一个或几个症结和痛点。“沉甸甸的”,这是刘东作品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特征。这一特征决定了刘东作品的存在意义,也决定了它的价值。刘东非常善于结构故事,编制情节,把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故事情节组织到一起,从而使人物形象立体化,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正像中国作协为他的《轰然作响的记忆》所做出的获奖评语所言:“刘东善于通过制造悬念等手段来提高小说的可读性。”而他近期创作的长篇小说《镜宫》更是把这种能力体现得非常充分。从而为读者们塑造了一大批让人过目难忘的人物。毫不夸张地说,刘东小说中的每一个故事都有让人激动的亮点。故事性和曲折性大大提高了刘东作品的质量。这是他作品的又一大特色,也是他的作品能够在频频获奖的同时,又能受到众多读者喜爱的一个重要原因。刘东具有突出的心理刻画能力,他的《轰然作响的记忆》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精彩而富有个性的心理描写,这在《文艺报》等众多媒体所发表的相关评论中已有详细阐述,这里不再赘言。在他众多的有关“成长”的作品中,主人公心理的成长也是他重点关注和表现的方面,这也使得他的文学作品形成了一种有别于其他作家的独特的角度和风格。他具备很深的思想深度,眼光锐利,视角独特。他的写作视角、挖掘生活的能力、刻画人物的天赋、语言表述的才华等等,已经为他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8年,于立极在“中国儿童文学第一刊”《儿童文学》杂志发表他自创的“少年心理咨询小说”系列首篇《自杀电话》,该作经全国青少年读者投票评为“最受孩子欢迎作品”,获该刊年度优秀作品奖,标志其创作个性化的初步形成。在医科大学的十年工作经历,为他的此种小说的问世奠定了雄厚基础。于立极说:“根据儿童文学的教育特性,我萌生了用小说的形式来对儿童少年进行心理咨询治疗的想法。我的少年心理咨询小说的理论是,现今成年人的心理障碍及疾病大多是童年少年时期中下的病根。因此,在青少年时期对他们进行心理咨询,不仅可以避免和降低孩子产生心理问题的几率,而且可使成年心理疾病患者的数量大大减少。”他的心理小说系列以剖析当代少年在各种社会压力下出现的病态心理显示了自己的特色,开辟了当代少年小说表现生活的新领域。小说不仅提出了当代少年心理健康这一重大问题,而且借小说人物的转变,为我们提供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他把心理咨询所开在少年的心中——每个拜读他小说的人都会循着主人公的心灵轨迹触及到自己的敏感部位——很多是无法对人倾诉的,隐藏在内心最隐秘的角落。他借小说主人公欣兰之口,与孩子们讨论完美、早恋、父母离异、自残等等问题,甚至追问死亡。咨询的人与被咨询的人同样面对着这些问题,他们的思考与答案,对同龄人就是春雨,可以滋润心田,抚平创伤,慰安精神。如此地直面现实,如此真诚地为少年人着想,深入他们的世界,反映他们的内心世界,尤其是他们的焦虑和不安,苦恼和郁闷,迷惑和彷徨,这在儿童文学中难得一见,他的心理咨询小说在关注我们的民族和未来,是一种深广的人文关怀,更适合目前中国的中学生。上海《少年文艺》杂志称:“立极的少年心理咨询小说系列别开生面、独树一帜,在二十世纪末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儿童文学界的普遍关注和重视。他开拓了儿童小说新的领域,小说对友谊和爱的执著做了入木三分的描绘。”十年磨一剑,该系列汇成的长篇心理咨询小说《悬疑电话》入选2008中国作协重点扶持作品,并将于近期出版。已有中国和意大利研究生,把对他的作品研究作为自己的硕士毕业论文。
于立极是早慧型作家,13岁就开始创作中篇小说,至今已是有三十多年的创作实践的“老”作家了。他大学时即加入大连作协,2005年加入中国作协,2004年被聘大连大学客座教授,现在大连外国语大学工作。除与刘东同获的那些奖项,他还曾获中国人口文化奖银奖(小说类)、“全国最受读者喜爱的十大儿童文学作家”(主办方《儿童文学》和搜狐网)、中国广播剧专家奖金奖、辽宁文学奖青年作家奖、辽宁儿童文学评论奖、《少年文艺》年度“好作品”奖等三十余项。作品多次入选中国作协年选、长江文艺出版社年选、人民文学选本、台湾《民生报》编选作品集等,被译成多国文字。值得一提的是,他是我国最早连获三届冰心奖的儿童文学作家,他的中篇小说《龙金》、短篇小说《自杀电话》和《窝》于1999年、2000年、2002年获得该奖。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儿童文学评论家王家勇撰文把他与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黑塞进行中外比较,称他的成名作《龙金》是中国新世纪文学中最为出色的成长小说作品之一,是“中国的《德米安》(黑塞名作)”。他的小说有一条审美主线蕴含其中,“少年心理咨询小说”透射出一种柔和煦暖,《龙金》则张扬一股阳刚正气,于立极将阴柔与阳刚合二为一,阴柔而不缺力量,阳刚而不乏柔美,形成了他少年小说独特的审美风格。这种审美风格下潜藏的巨大能量使于立极小说出色地完成了文学的文化功能,用“文明”治疗了现代社会中少年们的心理“疯癫”,使犀利的笔锋以审美的方式建设着少年人的内在文化环境。“正是因为有深厚中国文化的滋养,黑塞才拥有了如此的思想深度,而直接身处这种文化背景中又同样有着强烈中国文化情结的立极也是有可能比肩前辈的,其缺少的只是时间的历练。”这是王家勇对他的希望,也是我们大家对他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