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每个“六一”儿童节、寒暑假都是少儿图书销售的旺季,这在畅销书榜上表现得尤为显著。近年来,每年少儿类图书零售市场增长率,都明显高于同期整体市场的发展速度。在众多的儿童文学出版物中,孩子多读些什么书比较合适?当下的儿童文学创作中又存在那些误区和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期《副刊·阅读》邀请本市知名儿童文学作家对这些热点问题进行解读。
儿童文学的魅力,其实就是真善美的魅力。如今国家已经深知传统教育的弊端,开始大力倡导素质教育。让广大孩子拥有爱心,便是素质教育的重中之重。读书说到底是为了做人,如果不能让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心中怀有大爱,他们就不能成长为真正的栋梁之才。俄罗斯当代著名作家拉斯普京先生说:“这个世界的恶是强大的,但是爱与美更强大!”儿童文学作品,那种强大的力量就藏在作品的字里行间。孩子们能够从中感受爱、学习爱,心灵会因此充满阳光。
我们这一代,和我们眼中的孩子们的成长一直是艰辛痛苦的:每天背着沉重的书包,如同蜗牛负壳般固定往来于家和学校之间;每天早起晚睡忙着写不完的作业,鲜有放松游戏的时间;进入初中就有许多人变成近视眼,世界在眼前开始模糊一片……所有的人都痛恨这种传统教育,却谁也没有能力彻底改变它!基于自己身上的责任,儿童文学作家从未停止手中的笔,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妙是世界。一旦走进去,孩子们会突然发现,原来成长并不只有现在这种单一模式,在五色斑斓、情趣盎然的儿童文学世界里,他们的心灵可以飞翔!
反思我们的学校教育,我觉得最大弊病是道德感的缺失,这和片面追求经济发展有关。超前的竞争让孩子们的心灵扭曲变形,社会的不良影响更是让学校道德教育收效甚微。在这样一个商品经济时代里,人性的弱点日渐突出。那种自私冷漠凶狠残忍,会让人心变得无奈、冷漠而绝望。我想,在孩子们的心还没有因世界的炎凉和残酷冷下来之前,阅读那些鲜活动人、具有生命的儿童文学作品是幸运的。从此以后,无论人生经历多少艰难困苦,孩子们永远不会放弃美好的希望。
如何通过作品迅速提升少年儿童的心智和勇毅,是儿童文学作家创作中始终关注的命题。目前风行的儿童文学作品大多充满母爱温馨,这其实是一个不太正常的现象。目前,我们国家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过分的溺爱让他们的性格偏向阴柔。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母爱的阴柔与父爱的阳刚都必不可少。时代呼唤儿童文学阳刚之作,我在给大连外国语学院学生授课时格外强调这个问题。
令人欣喜的是,我们大连儿童文学作家群一直延续着一个传统,那就是作品深处隐藏着 强大的力量。我们普遍关注苦难,并在对苦难的超越中使这种力量上升为人生精神。因此,在幽默搞笑风行儿童文学界的今天,这种执着坚守非但没有被市场湮没,反而日益显露出独特的艺术魅力。我们常说慈母严父,传统教育中父爱多以严厉的方式来表达。面对必然要面对的人生风雨,阳刚显示了它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因此,我呼唤儿童文学创作中多些阳刚教育,这既是艺术创作的自我完善,更是儿童文学作家们不可推卸的责任。(于立极)
(作者系中国作协会员、辽宁作协签约作家。著有《龙金》、《站在高高楼顶上》、《自杀电话》等。曾获“五个一”工程奖、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