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大外 - 正文

携手青春 同行世博

    语言是我们共同的优势

 大连外国语学院的5名同学已被确定为世博大学生志愿者,他们将到世博园区辽宁馆中工作。阿拉伯语系的张东旭骄傲地告诉记者:“语言是我们共同的优势。”
日语高级翻译专业学生连婷婷从2008年开始关注世博会,了解相关动态,第一时间就在网上填写了志愿者报名表;阿拉伯语系的郭宝川和马野坚持每天用阿拉伯语对话;日语语言文化专业学生李婉彤熟练掌握英日两门外语,时不时交替着练习;马东旭的口语本来就好,却也不敢怠慢,天天忙着“精益求精”。
 网上报名,等待;测试,等待;面试,等待……每一个环节的等待都让大家感觉相当漫长,绵绵无尽的漫长——也许是太期待了吧。
 “等待中,我不确定自己能否最终选上,但我要尽最大努力,就像上海世博会志愿者之歌《在你身边》中唱的那样:‘只要有坚定的信念,未来就能看得见……一起勇敢坚持,让回忆成为骄傲的事……’青春的意义在于努力拼搏,在于快乐奉献,为了心中的上海,为了青春的绽放,我义无返顾。”
等待中,我每天都苦练口语,努力使自己的发音更准确、地道,日语、英语、德语……”
为政审材料奔波的时候,我一个人在这座熟悉的城市四处奔跑:坐两个多小时的公交车去办理签证,再赶回学校上下午的课。路上坚持不住想哭的时候,我告诉自己这是对我的考验,有毅力坚持下去才能成为合格的志愿者。”
办签证的时候,为了不耽误上课,经常顾不上吃饭。在车上的时间,我阅读积累的材料,默默地背着单词、短语,很累,但充实。”
 最让六名大学生难忘的是面试当天的情景。
 “面试开始时我还有些紧张。中文自我介绍后,面试老师要求我用日语再做一次自我介绍。结果,我不仅用日语介绍了自己,还主动申请用英语做一次自我介绍。而且我三次自我介绍的内容都不相同,是从不同方面介绍的自己。”日语语言文化专业08级学生李婉彤微笑地回忆道,“面试结束后,我的第一感觉就是‘选上了’。结果,我的直觉很准。”
 与李婉彤三次自我介绍的“好事多磨”相比,张东旭的自我介绍不到一分半钟就被“叫停”了。“我那可是惊鸿一瞥式的阿拉伯语自我介绍!”张东旭得意地说。虽然一分半钟就作出决定,让人感觉有点快,不过,“优秀从来不拒绝怀疑,它经得住任何的质疑”。在学校,阿拉伯语系的张东旭学习成绩优异,而且脸上总是洋溢着灿烂笑容。
 如何让远方的客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如何让大家感觉更快乐、沟通更方便,是志愿者需要做好的本职工作。“城市有我更可爱”,学语言出身的志愿者,尤其是小语种志愿者,在沟通方面有特殊的优势。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让上海和世界沟通,让中国与世界沟通”,他们盼望着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实现这个承诺。
 在得知5人全部入选大学生志愿者的时候,一直默默支持他们的大四学生周潇把他们召集在一起,郑重其事地告诉他们:“一定要好好准备,用专业知识为世博会服务,展现我们的风采,展现大外学生的精神面貌,展现辽宁乃至中国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周潇与他们同时当选为志愿者,但由于临近毕业,时间上错不开,迫不得已退出志愿者队伍,但他时常给其他5个人鼓劲儿加油。
志”和“愿”两个字,都有一颗心,当心和心靠近,城市的脉搏更强劲。从大连到上海,中间有一段长长的距离;作为志愿者,他们的心和上海是没有距离的,与世界也是没有距离的。带上自信的笑容,带上热情和奉献的精神,志愿者们说,上海,我们来了!(徐豪)

供稿:[4月23日]《大连日报》T01版

编辑:孙琳

2010年04月23日 00:00

大连外国语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1-2020 news.dlufl.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