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服装节8项大型主体活动之一的“大连杯”中国青年时装设计大赛,每年都吸引了大批国内顶尖年轻设计师的目光,今年夺走大赛金奖的是来自澳门某公司的一对组合设计师,而与金奖总分仅差0.03分屈居银奖的作品《雪人儿》的设计师居然是一位在校的大学生——大连外国语学院国际艺术设计学院4年级的学生王萍。当王萍一脸质朴地站在领奖台上时,台下的观众实在难以把她和那套散发着青春与活力、精巧与时尚的获奖系列服饰相提并论。
台下的王萍瘦弱纤细,穿着打扮更是少见的朴实,尽管她已是大四的学生了,可看上去更像一个高中生,让她谈谈获奖的感受,王萍眨着一双大眼睛,一副荣辱不惊的表情。王萍说,得这个奖最应该感谢她的指导老师乔杰,许多设计理念都来自乔老师,如果时间宽裕些,她觉得自己的作品会更完善一些。大外国际艺术设计学院院长石自东先生说,王萍的参赛作品是从5月份开始设计的,其间反反复复修改了20余次,7月8日接到入围通知后,又临时添加了两套服饰,这对正在上学的王萍来说压力很大。按照他们的预想,王萍能闯进决赛就已经是胜利了,能在高手云集的大赛中学习到一些实战经验已经很难得了。他为学院拥有这样的学生感到自豪。
乔杰老师说,王萍此前曾在大连市“山花杯”服装设计大赛上获过金奖,她对王萍在本届设计大赛上获得的奖项虽然感到满意,但她认为如果条件允许,王萍的成绩应该更好。见记者面露疑问神色,乔老师解释道,王萍此次参赛服饰的面料相当低廉,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作品整体水平的发挥,应该说,王萍是靠着自己的设计能力和灵性捧到奖杯的。乔老师的话让记者想起本届大赛的评委、日本著名服装设计师古川云雪对获奖作品的评价,他认为“大连杯”中国青年时装设计大赛的水平一届比一届高,中国年轻设计师的设计水平也在一天天成熟,但设计者在面料的选择上还有缺陷。
在记者的一再追问下,王萍道出了不为人知的“内幕”:她的父母双双下岗,她从沈阳康平县考进大外国际艺术设计学院时背负着4.8万元的助学贷款。谁都知道,搞服装设计是个费钱的营生。三年多来,王萍把自己的生活费降到了最低水准,为了准备设计服装的用料,她不知跑了多少趟二七贸易大世界的面料摊,每米11元的防雨绸她算来算去,最后还是花去了将近2000元,而这可是她大半年的生活费啊。为了节省开支,王萍参赛的服饰基本是用手工完成的。两个月里,她白天上课,晚上缝制服装。没钱请模特试衣,她便找来同学当模特,同学的个头不够,她便在人家脚下垫块木头。为了让模特的裙摆有一种飘逸感,本来的设计是10米,可因为没钱,王萍只得忍痛改成了5米。7位模特脚上穿的鞋,是她30元一双买来的,而她自己脚上的鞋却连30元都不到。
石院长无奈地告诉记者,学校虽然会努力在奖学金上对王萍这样的优秀学生进行倾斜,但有限的资金对王萍的设计投入来说毕竟是杯水车薪,他希望具有慧眼的服装企业能为王萍这样的年轻人助一臂之力,一方面企业可以减少培养人才开发的费用,同时也为年轻人提供了发展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