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月7 日 ,由国家汉办主办、大连外国语学院承办的孔子学院在俄罗斯落成。它担负着在俄罗斯传播我国传统文化的重任,是我市高校向教育发达国家首次进行教育输出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历史事件;而主要完成这一历史事件的大连外国语学院成立43 年来一直坚持国际化办学的创新之路,取得了一系列全市、乃至全国和世界瞩目的成就。
1964 年,大连外国语学院的前身 ——— 大连日语专科学校成立了; 1970 年 8 月,学校更名为辽宁外语专科学校; 1978 年,成为高等本科院校,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承志亲自为学校题名 ——— 大连外国语学院。 1986 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学院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大连外国语学院现有中山和旅顺两个校区,占地面积 1574 亩,建筑面积 52.9 万平方米 。学院现有20 个本科专业, 18 个教学机构, 10 个硕士学位授予点,是国家教育部直属的考试中心和出国留学人员培训部、中俄大学生交流基地、辽宁省高层次人才培训基地。
“ 学科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大力扶持重点和优势学科,根据 “ 注重质量、充实内涵、加强基础、创建特色 ” 的原则,扎实深入地推进学科专业建设是大外长期以来坚持的学科建设理念。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大外学科专业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003 年以来,学院新增学科门类 2 个,获批省级重点学科 2 个,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由 1 个增加到 2 个,硕士点由 5 个增加到 10 个,并且首次有了一级学科硕士点和非外语类硕士点;至 2007 年,学院本科专业增至 20 个,新增本科专业 12 个;同时,学院根据自身学科专业特点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实际情况,设置了英日、日英、韩日、日韩、法英、俄英、德英复语专业;日语语言文学和英语语言文学为省级重点学科;日语、英语、俄语为省级示范性专业;《高级俄语综合课》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称号,《基础日语》、《基础英语》等 10 门课程获得省级精品课程称号;同时,作为课程建设的负责人,在国家和辽宁省教学名师的评选中,大外先后有 1 人被评为国家教学名师、 3 人被评为辽宁省教学名师。
多年来,学院依托重点学科和传统语言专业优势,形成了在东北乃至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与重点学科相匹配的优势特色专业。 43 年前,日语专业是大外建校初期唯一的专业,目前日语专业已经发展成为作为除日本本土外最大的日语教育基地,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国际交流以及为区域经济社会服务等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目前日语专业本科生、辽宁省自学考试本专科生和日语强化培训所使用的教材, 95 %以上由大连外国语学院日本语学院教师编写,在全国产生了很大影响,其中由日语专业教师主编的《新大学日本语》是教育部高校外语专业面向 21 世纪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改革课题立项项目;《日译汉翻译教程》是日本国际交流基金的资助项目;《日语短期强化教学大纲》是教育部的重点科研项目。
俄语、韩国语、法语、德语等传统优势专业在东北地区具有广泛的影响力;西班牙语、意大利语、阿拉伯语等新建语言专业填补了东北地区人才培养的空白。近年来,为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精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大外新设了艺术设计、新闻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对外汉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以及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等非外语专业。这些非外语专业在人才培养上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强化外语教学,实现 “ 专业+外语 ”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其中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两个本科专业为主体的软件学院,在人才培养上提出了 “ 双语软件人才 ” 培养方案,该培养模式得到了国家外专局、辽宁省和大连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 特色兴校 ”——— 与 20 个国家 “ 牵手 ” 育英才
立校 ”——— 夯实国际化办学基础
大连外国语学院建校 43 年来,秉承历史传统,汇聚国外优质教育资源,践行开放办学理念,在国际化办学之路上取得了丰硕成果。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学院国际化办学理念不断丰富,国际化办学思路日趋明晰,国际化办学特色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正是国际化办学的实践探索,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国际型专门人才,走出了一条 “ 特色兴校 ” 的成功之路。
目前,大外已与世界上 20 个国家和地区的 110 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与交流关系。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大外坚持以国际化办学六项原则为指导,形成了 “ 一个中心、两个着眼点 ” 的国际化办学思路,打破了传统的条条框框,不拘一格培养人才 —— 打造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拓宽国际型人才培养渠道,使国际化办学呈现出多元化、多层次的办学特点:先后与英、日、韩、俄等 8 个国家的 25 所高校开展了本科生联合培养,涉及国际关系、政治、企业法、经济学、商学、数字多媒体、计算机软件等专业,创办了 “2 + 2” 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 624 人;与英、美、日、韩、俄、德、法等 14 个国家的 36 所大学开展了本科生联合培养,涉及日语、商学、经济学、历史、文化、艺术等 15 个专业,创办了 “3 + 1” 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 378 人;与日、韩、俄等 5 个国家的 24 所高校开展了研究生联合培养,创办了 “2 + 1” 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研究生 124 人;与日本立命馆大学合作,在获得大外本科证书的同时获得校方的硕士学位,创办了 “3 + 1 + 2” 人才培养模式,已培养学生 39 人。 2004 年至今,大外与国外高校联合培养本科生和研究生 1375 人。
国际化办学的成功实践,有效促进了大外内部教育教学改革,为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以及保障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004 年以来,大外以国际化办学为平台,先后选送 94 名教师分别赴 10 个国家工作、进修提高。目前,专任教师中有 45 %的人有出国学习、进修的经历,有 15.9 %的教师拥有国外大学学位,其中日、俄、韩等专业教师出国进修的比率达 90 %。三年来,大外学生共有 447 人次在各级各类专业比赛中获奖,其中,获省级以上奖励 202 项、获市级奖励 106 项。如在迄今为止举办的 18 届佳能杯日语演讲比赛中,日语学生共有 16 届获得佳能杯专业组金奖, 2006 年获得在东京举行的 “ 首届中华全国日语演讲大赛 ” 决赛总冠军;英语学生获得全国 CCTV 杯优秀奖;俄语学生获得全国大赛二、三等奖;韩国语学生获得东北地区大赛一等奖 …… 大外学生多次为 WTO 非正式小型经济部长会议、亚欧经济部长会、夏季达沃斯等重要外事活动担任翻译。
据大外校长孙玉华教授介绍,在国际化办学交流渠道上,大连外国语学院已由院校交流发展到与对象国的政府部门、民间机构、社会企业和个人的友好合作与交流关系。与法国大使馆合作,建立了 “ 大连法语联盟 ” ,与韩国大使馆合作,在学院建立了 “ 韩国文化院 ” ,与日本国际观光公司和借助美国蒙特克莱尔大学与迪斯尼乐园分别签署项目协议,为学生提供境外实习机会。在国际间的学习与交流中,学生的语言基本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及综合素质提高明显。学院首批在日本北陆大学接受 “2 + 2” 模式学习的 26 名学生,全部以优异的成绩取得了日本北陆大学和学院的毕业证书与学位证书。 26 名学生中有 6 人考上了日本庆应大学、早稻田大学、东京外国语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的研究生,有 7 人回国。其间,赴俄学生也顺利获得俄罗斯院校颁发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2004 年,大外与俄罗斯国立远东大学开展的 “2 + 2” 合作项目被列入国家主席胡锦涛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共同签署的中俄教育领域合作执行计划,成为两国政府间项目。 2006 年,大外成功地举办了中日韩文化教育国际研讨会、中国-俄罗斯年全国高校专业俄语语言文化知识大赛和中国高校俄语教学国际研讨会。 2007 年 3 月,经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批准, “ 中俄大学生交流基地 ” 正式落户大外。 8 月,大外与中西论坛促进经济技术合作咨询委员会联合举办的中西拉美学院宣告成立。 9 月,与新西伯利亚国立技术大学联合举办的孔子学院宣告成立。
“ 服务荣校 ”——— 大外走出 80 名外交官
1964 年至今,大连外国语学院毕业的 80 名外交官弟子已遍布世界各地,被外交部誉为 “ 目前考入外交部公务员的京外高校最多的一所 ” 。大外毕业生就业率近三年连续保持在 94 %以上,留学生的就业率达到 100 %。很多优秀毕业生,尤其在一些驻外工作的毕业生,他们工作后很快进入状态,表现出用人单位反映好、签约快、就业质量高、适应性、独立性强等特点,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 大连外国语学院的 “ 服务荣校 ” 战略思想,即在开展本科教学的同时,利用国际化办学的对外交流与合作,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对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宣传,不仅树立了辽宁省和大连市在国际间的良好形象,拉动了辽宁省和大连市的对外开放,吸引更多的外资项目,而且通过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形成的良性互动,不断提升了学院在国内社会和国际社会的影响。 2004 年以来,大连外国语学院先后接待国外友好院校的代表、国际企业的代表、国外政府官员友好团组访问 233 次,来访人数千余人,在接待来访和出访时,大外领导既介绍了本校的办学情况,也对辽宁省和大连市的城市建设、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外开放政策进行宣传。 2003 年 8 月,院长孙玉华率团赴蒙古国参加东北亚大学校长论坛时,受到了蒙古总理恩赫巴亚尔的亲自接见,蒙古总理通过她了解了辽宁省和大连市的经济建设情况。此外,为了表彰院长孙玉华为中日友谊和教育所作的贡献,日本创价大学授予她 “ 文化教育奖 ” 。 “ 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大外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更好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对国外企业入驻大连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 孙玉华介绍说。 2005 年,由大外和日本亚细亚大学联合实施的 “ 亚洲之梦-职业开发中国项目 ” 正式启动。市长夏德仁在市政府会见亚细亚大学代表团一行时,给予该项目高度评价,他说: “ 日本在连有很多企业,需要大量优秀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亚细亚大学与大连外国语学院合作开展的亚洲之梦-职业开发中国项目,有利于为在连的日资企业提供充足的人才。 ” 该项目的实施,受到了东芝公司等在连日资企业的欢迎,纷纷表示期待该项目能培养优秀人才早日在企业中发挥作用。
发展无止境,大连外国语学院现在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 2002 年 1 月,为进一步拓展办学空间,增强竞争实力,大外新一届领导班子经过缜密考察论证,提出了在旅顺口区建设一所充满活力、特色鲜明,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位居国内同类院校前列的多科型外国语大学。 2005 年年初,新校区建设项目被列为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大学园区重点建设项目之一。 2005 年 11 月,新校区第一期建设工程破土动工。在短短的一年多时间内,占地面积 1446.2 亩,建筑面积 32 万平方米,总投资额 10 亿元人民币新校区拔地而起。 2007 年 2 月,全院 1 万余名本科生和研究生迁入新校区。 2007 年 4 月,学院顺利完成了主体搬迁,实现了大外发展中的又一个历史性的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