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十年来,伴随着中国融入国际社会的脚步,社会对于优秀国际化人才的期盼越来越强烈。如何培养出一大批既具备优秀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也拥有出色外语交际能力和多国文化交流沟通能力的人才,是摆在高等院校尤其是外语类院校面前的一大课题。而依托高校的支持来加强在国际舞台上的合作交流与共同进步,也成为社会各界的一致需要。
建校 43 年来,大连外国语学院秉承兼收并蓄的校训精神,汇聚国外优质教育资源,践行开放办学理念,在国际化办学之路上取得了丰硕成果,为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促进社会各界的国际化交流与合作做出了独有的贡献。如今,国际化办学特色已经成为大连外国语学院最鲜明的标志。
国家培养外语人才的需求孕育了大连外国语学院。 1964 年 9 月,在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亲切关怀下,大外的前身———大连日语专科学校成立了。 1970 年 8 月,学校更名为辽宁外语专科学校。 1978 年 7 月,更名为大连外国语学院,成为东北地区唯一一所外国语大学。
学院现有中山和旅顺两个校区,占地面积 1574 亩,建筑面积 52.9 万平方米 。在职教职工 902 人,其中专任教师 561 人,硕士研究生导师 76 人。全日制在校生 10664 人,学院累计为国家培养以外语为主的各类人才 3 万余名。现有 20 个本科专业, 18 个教学机构, 10 个硕士学位授予点,是国家教育部直属的考试中心和出国留学人员培训部、中俄大学生交流基地、辽宁省高层次人才培训基地。 2006 年,学院成为教育部批准的全国 19 所独立招生考试的单位之一。
学院拥有一批国家、省、市优秀教师、专家和学科骨干。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教师 10 人,教育部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7 人,国家级教学名师 1 人,省级教学名师 3 人,市级以上优秀教师 6 人,省级重点学科带头人 2 人,省级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20 人,省级优秀专家 3 人,市级优秀专家 9 人。学院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 1 门,省级精品课程 10 门。 2003 年以来,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 550 部,发表论文 1255 篇,获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励 27 项。学院主办的《外语与外语教学》属于全国外语类核心期刊;《日语知识》为国内日语界最具影响的杂志之一;《英语知识》连年被国家新闻出版署等主管单位评为“质量优秀期刊”。
以培养具有国际合作能力的国际型人才为核心走独具特色的办学之路大连外国语学院在 43 年的办学过程中,传承“兼收并蓄”的校训精神,坚持开放办学理念,凝炼出了鲜明的国际化特色,实现了“人的国际化”。目前已同日本、韩国、俄罗斯、美国等 20 个国家和地区的 110 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实质性的交流关系,同日本早稻田大学、俄罗斯远东国立大学等国际知名院校合作,并实现“语言+专业”的成功对接。以“ 2 + 2 ” 、“ 3 + 1 ” 、“ 5 + 1 ” 、“ 4 + 2 ” 等模式与国外院校进行本科生和本硕连读培养,进而延伸到博士生培养。 2004 年至今,与国外高校联合培养人才近 1400 人,真正实现了人才培养模式的多元化。 43 年来,学院共有 80 名毕业生考入外交部工作,成为京外高校向外交部输送人才最多的学校,被誉为“培养外交人才的摇篮”。
2007 年 8 月,大连外国语学院中西拉美学院成立。它是包括拉美国家和地区在内的中西文化交流的平台,为促进中西拉美国家和地区的多边合作与交流提供人才支撑;是中西、尤其与拉丁美洲国家和地区科教文化交流以及民间各机构交流的重要渠道,为推动我国与拉美国家和地区在各领域的全面合作与交流关系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2007 年 11 月,大外将作为中西论坛的委员单位参加在西班牙马德里举办的中西论坛第四届年会。 2007 年 9 月 7 日 ,大连外国语学院海外首个孔子学院在俄罗斯新西伯利亚技术大学隆重成立。孔子学院的成立在俄罗斯引起强烈反响,当地各高校及民间机构均对参与汉语和中国文化教学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新西伯利亚当地居民也纷纷表示,通过孔子学院这一平台他们将会更多地了解二十一世纪快速发展的中国和中国经济,了解“北方明珠”。大外通过这些具有国际影响的事件和平台,闯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国际化办学之路。
来华留学生教育也是国际化办学的一个方面,更是大连外国语学院的强项所在。目前学院共接受来自 30 个国家和地区的 6000 余名长、短期留学生,保持着东北地区最大的留学生教育规模。
大连外国语学院还与对象国的政府部门、民间机构、社会企业和个人广泛建立了友好合作与交流关系,如与法国大使馆合作建立了“大连法语联盟”、与韩国大使馆合作建立了“韩国文化院”、与日本国际观光振兴公司、美国蒙特克莱尔大学和迪斯尼乐园合作为学生提供境外实习机会等等。这些合作与交流,为学生提供了异常丰富的学习机会,也对推动学院相关学科专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发挥传统学科国际化办学优势
提高新兴学科专业建设起点
日语、英语、俄语、韩国语、德语、法语是大连外国语学院的传统专业。多年来,学院依据“立足交叉、促进交融、发展交换”的国际化办学原则,不断拓宽专业视野,积极吸收国外先进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在与国外联合办学的同时,也促进了自身的学科专业建设。
在这些传统学科专业中,日语语言文学、英语语言文学为辽宁省重点学科;日语专业、英语专业、俄语专业是辽宁省示范性专业。其中,日语专业是学院的传统支柱和建校初期唯一的专业,又是日本本土外世界最大的日语教育基地,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国际交流以及为区域经济服务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目前日语专业本科生、辽宁省自学考试本专科生和日语强化培训所使用的教材, 95 %以上由日本语学院教师编写,在全国产生了很大影响。
1990 年以来,学院与俄罗斯 10 所院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 16 年来,与俄罗斯国立赫尔岑师范大学等院校共同培养本科生 240 人,硕士、博士生 58 人。 2002 年,我院与俄罗斯远东国立大学建立联合分院即俄罗斯国立远东大学———中国大连外国语学院联合分院,进行“ 2 + 2 ” 联合人才培养,被列入国家主席胡锦涛和俄罗斯总统普京共同签署的中俄教育领域合作执行计划,成为两国政府间项目。
韩国语专业是学院相对年轻的专业, 2001 年起,学院已有 10 名教师先后赴韩国高丽大学等院校攻读学位或进修学习,与韩国庆熙大学等联合培养本科生 150 人,与韩国祥明大学等联合培养硕士生 36 人。
为加强基础学科,发展新兴学科专业,学院近几年新增加了意大利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其中,意大利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等填补了东北地区人才培养的空白;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将双语强化作为软件人才培养的出发点,设置了日英、英日、日韩、韩日等双语强化办学模式,受到了国内外
IT 企业的普遍好评;根据专业发展的市场需求和对外交流合作的优势,强化法语、英语教学,先后与法国蒙特利埃第三大学、马来西亚的林国荣创意工艺大学联合培养本科生 40 名。
以国际化办学为渠道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大连外国语学院在开展国际化办学过程中,通过对外交流与合作,增强了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推动了辽宁省和大连市的对外开放,在与区域的良性互动中提高了学院的社会声誉。
自 2004 年以来,学院先后接待国外友好团组访问 233 次,来访人数千余人,其中既有友好院校的代表,也有国际企业的代表,还有国外政府官员。在访问过程中,来访团组既对我院的办学情况有了清晰的了解,同时也对辽宁省和大连市城市建设、对外开放政策等有了感官的印象,这对扩大辽宁省和大连市的对外开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通过国际化办学,学院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学院对外交流范围的不断扩大,对国外企业入驻大连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2004 年以来,先后多次接待了花旗银行、戴尔集团、美国通用公司等国际知名公司。为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学院先后与戴尔集团、大连东软集团、大连海辉计算机有限公司等著名企业签署了“订单式”人才培养协议,为推进大连市招商引资等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005 年,由大连外国语学院和日本亚细亚大学联合实施的“亚洲之梦———职业开发中国项目”正式启动,该项目旨在共同合作培养面向日本企业的国际经营和营销方面的人才,项目被日本文部科学省列为日本国家重点教育项目,该项目的成功实施也得到了大连市政府的高度关注。市长夏德仁在市政府会见亚细亚大学代表团一行时,给予该项目高度评价,并表示将全力支持该项目的实施。同时,学院与日本冈山商科大学开展的“亚洲国际商务”、与日本北陆大学开展的国际化人才培养项目以及法语联盟的成立,都以项目为中介,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良好的人才支持。
如今,不论是 WTO 非正式小型经济部长会议、亚欧经济部长会议、夏季达沃斯这样的全球国际盛会,还是大连国际服装节、国际啤酒节这样的盛大城市节日,大外学子服务会议、贡献智慧的忙碌身影,都成为这座城市最特别的一道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