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大外 - 正文

10万知本移民搅活旅顺(《大连晚报》D5版)

    旅顺总给人一种世外桃源的感觉。这里的人们或朝八晚五,早出晚归:或躬耕陇亩。渔歌唱晚,过着恬淡闲适的小城生活。大连后花园的功能定位。以旅游为主打的经济模式。一度使旅顺的活力没有充分体现。旅顺需要冲击。这种冲击来自人口结构,更来自观念和制度。

    旅顺南路软件产业带的规划建设.将使十几万知本移民涌入旅顺。旧有的生产模式和生模式将受到巨大的冲击。而“逐级式全程代理服务”制度的实施、治理“慢作为”、房产局推出办证直通车这一系列便企便民的改革。更使政府机关的办事效率提高,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高速运于亍注入了“润滑剂”。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知识改变生活,观念引领潮流,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旅顺正后来者居上。




                                     众多IT人才将聚“大连硅谷”

    大连向西,旅顺向东。作为大连主城区,旅顺口区经旅顺南路、北路、中路与甘井子区相连,三条路也形成三条产业带,即旅顺北路的中小制造业带,旅顺中路的生态旅游带,旅顺南路的高新技术产业带。这三条产业带正在慢慢地使旅顺投入大连市区的怀抱,成为名副其实的主城区。旅顺南路高新技术产业带尤其引入注目,这个集产业、生态、生活于一体的大连硅谷,将引来10万-12万的IT人才,加上大学园区的3万名师生,将使旅顺的人才结构发生重大的改变,为旅顺的发展提供动力。

3万高校师生迁入“大学城”

    2003年7月11日,旅顺大学园区开工暨大连医科大学、大连外国语学院新校区奠基仪式在盐场新村举行,大医、大外成为首批入驻的高校。同年8月份,大学园区居民回迁区开工建设,次年年末回迁。2005年,大医、大外正式开工。今年3月30日,大外首批3000名学生进入新校区,4月6日,又有6000名学生迁进新校区。至此,大外整体搬迁工作结束。工程全部结束后,大外师生将近两万人。大医新校区今年9月份竣工,于l0月份搬迁。届时,两校师生合计达3万人。

    负责大学园区项目的旅顺口区发改局副局长王朝刚说,整个大学园区规划面积9平方公里,今后10年到15年,将吸引更多所高校陆续入驻园区,这里将成为大连的高校聚集区。

10万IT人才将聚“大连硅谷”

    在大学园区奠基前一个月,大连高新园区旅顺南路软件产业带暨软件园二期工程正式开工。

    旅顺南路软件产业带东起黑石礁的东北财经大学,西至盐场新村正在建设的“大学园区”,全长30多公里。总规划面积133.11平方公里。以由家村的大连软件园和七贤岭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为核心区,以黑石礁和栾金村等地的高校科研院所集中区为主辐射区,沿旅顺南路逐步向西延伸,最终与大学园区相连,构筑以软件与智能信息服务业、软件外包及动漫产业、高等教育为支柱的新功能产业带,吸纳全球“知识产业”转移。

    如今,旅顺南路产业好戏连台:腾飞IT产业园建设进入尾声,东软国际软件园(河口园区)奠基,中科院创新园开工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必得有高新技术人才,软件园二期规划预计吸引l0万至l2万的软件人才,其中高端科技人才占到20%左右。 

供稿:

编辑:

2007年06月21日 00:00

大连外国语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1-2020 news.dlufl.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