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连医科大学、大连外国语学院等大专院校近期搬迁进驻塔河湾大学城,以及软件产业带向西迅猛滚动式发展,一个行政区划面积约133.11平方公里的知本经济产业带,由两端迅速崛起,并向中间围合发展。大连高知识人群最为集中的区域,已经容颜乍现。 旅顺南路发展知本经济产业带的宏伟规划触手可及:以软件园和七贤岭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为核心区,以黑石礁和栾金村等地的高校、科研院所集中区为依托,沿旅顺南路向西延伸,与旅顺塔河湾的“大学城”相连,构筑起以软件与智能信息服务业、软件外包及动漫产业,高等教育为支柱的新功能产业带的主体框架,成为吸纳全球“知识产业”转移的集中区。
软件产业向西迅猛滚动发展
去年以来,旅顺南路软件产业带大动作不断:腾飞 IT产业园建设进入尾声;东软国际软件园(河口园区)奠基,主要定位于欧美、日韩的软件外包,以及BPO业务及嵌入式系统的开发,将建成国内顶尖、国际知名的软件和服务外包基地;中科院创新园开工建设,占地7万平方米,总投资超过4亿元,总建筑面积5万余平方米,建成后将成为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研发中心、国家重要的创新基地,成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成果源和辐射源。
据介绍,旅顺南路软件产业带的开发建设将分期分步实施。2005年前,由高新园区向甘井子区凌水街道除小平岛以外的区域约40多平方公里,(包括黑石礁、栾金村、凌水等地的高校科研院所集中区及七贤岭滨海疗养区等)拓展新功能区,作为旅顺南路软件产业带一期,推进凌水街道由城中村向城区转型;“十一五”期间(即2006-2010年),向旅顺口区黄泥川等地滚动发展,现在在黄泥川一带随处可见建筑工人忙碌的身影。
而在1998年大连的软件业刚兴起的时候,行业销售收入勉强凑够2亿元,短短7年之后的2006年,大连软件园一期实现软件销售收入70亿元人民币,而到2010年大连软件销售将增加到400多亿人民币。
借助大连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大连高新区充分发挥吸纳、孵化、辐射、示范和牵动功能,持续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如今,昔日的荒山已经成为知识经济产业特色明显、产业链条完备、品牌形象突出的国际化一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成为工作生活设施完备、生态环境优美、各项经济指标强力攀升的现代化产业基地。
大学城60多栋大楼拔地而起
在这个产业带的另一端,依靠大连医科大学、大连外国语学院等大专院校的搬迁建设形成的教育研发产业区也在近期乍然显现。在塔河湾,你现在可以看到大连医科大学和大连外国语学院60多栋崭新的大楼已经拔地而起,随着今年两所大学新校区的启用,届时将有3万人入住“大学城”。
其中大连医科大学旅顺新校园预计7-8月份大部分工程建设完毕,届时搬家;大连外国语学院旅顺新校区建设工程一期工程已经基本完工,具备了教学条件。据介绍,到3月30日,第一批3000多名学生已经进入了新校区,4月6日6000名学生也陆续进入新校区,这样,大外整体搬迁(一期)工作得以结束。一期工程完成后,包括艺术学院、国际交流中心等工程在内的二期工程将开始建设,工程全部结束后,大连外国语学院全校师生人数将近两万人。
居住旅游相关配套迅速跟进
随着近年来更多世界500强企业的进驻、旅顺南路二期软件产业带的实施、区域相关居住配套的逐步跟进,这个大连知识经济产业带的居住价值正被更多的人士看好,越来越多的高知人群正从城市的四面八方涌向这里,进而带动了这一带高端物业和周边资源的开发热。
占地30公顷、总投资7亿元的白银山温泉城项目主要建筑群现在都已初步成形,整个项目预计明年将全部完工;原来的塔河湾浴场也将进行改造,即将更名为“蓝湾”浴场,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市民和外地游客面前;处于龙王塘街道的“樱花园”也即将马上进行扩建,由原来的9万平方米扩大到30万平方米……
这个地带将成为吸纳全球“知识产业”转移的集中区,更凭借其得天独厚的优越地位,吸引了亿达集团圣北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等知名地产商纷纷进驻,国内外品牌房企陆续抢滩将为这一区域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潜力。
区域名片
旅顺南路软件产业带的区域范围东起黑石礁的东北财经大学,西至盐厂正在建设的“大学城”。即以甘井子区的由家村软件园和七贤岭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为核心区,以黑石礁和栾金村等地的高校、科研院所集中区为主辐射区,沿旅顺南路逐步向西延伸,与旅顺塔河湾“大学城”相连。旅顺南路软件产业带以发展软件、智能信息服务、高等教育及相关培训为主,适度发展滨海旅游业,扩展建设成为大连市集知识经济产业群、优美生态环境和新型高知识层次社区为一体的新功能区。
行政区划面积:约133.11平方公里
规划城市建设用地:77平方公里
人均城市建设用地:154.0平方米
人口:50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