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大外 - 正文

大学生求职博客企业不太“感冒”(《半岛晨报》A4版)

    据国家教育部估测,今年是我国高校毕业生求职高峰的第三年,应届毕业生的求职压力更为严峻。为此,一些大学生想出了很多能突出个人优势的办法来吸引招聘单位的眼球。近日,网站上出现了“求职博客圈”这一新的群体,一些大学生将个人简历以博客的形式发送在网络上,但求职效果并不理想。
  
  博客网出现求职博客圈
  
   近日,记者登录国内某知名的博客网主页发现,一个名为“求职博客圈”的新博客群体正迅速壮大。成员大多都是国内各高校的应届大学生,他们通过博客将个人的基本资料发送在网站上,网站管理人员根据求职意向、专业设置、地方区域等性质将求职者分类,以便招聘单位查询。

   记者在一家教育网站的求职主页上看到,根据招聘信息的需要,网站上推荐了许多求职博客,这样招聘单位可以在互联网上直接挑人。一些求职者除了在博客中刊登求职意向、学历背景等基本资料,还把毕业论文、个人经历、获奖作品等通过视频或FLASH形式表现出来。
 
 
  多为短期行为效果不理想

  
   大连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的学生郭庭佑说,他和周围的很多同学都曾开通求职博客,但是事后就没有太过关注,只是一种短期的流行罢了。

   据国内某知名博客网的数据显示,目前的求职博客数量已超过3万,但从其点击和浏览情况看,求职成功率并不高。
  
  招聘单位对求职博客不动心
  
   据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网调查显示,只有43%的用人单位会选择去看求职博客。20%的用人单位认为求职博客的内容“不可信,太作秀”,绝大多数用人单位不会通过博客挑选人才。

   大连市一家贸易公司的人力资源部部长邵海涛表示,他也曾看见过有求职者将求职博客链接在简历上,但并没有过多时间去关注。

   辽宁师范大学的辅导员于晓亮建议大学生,开通求职博客前要认真分析求职的行业和岗位,要有针对性地展现个人的优势和特长,切忌盲目跟风,更不能造假和夸大,以免适得其反。

供稿:

编辑:

2006年12月28日 00:00

大连外国语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1-2020 news.dlufl.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