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主办,大连外国语大学承办的“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业态构建和模式创新研讨会”,17日在辽宁大连通过云端召开,国内外众多知名国际中文教育、智库的专家学者共话“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
当前,世界各国中文教育、中外语言交流的需求持续攀升,国际中文教育在后疫情时代正面临着新的复杂形势。在此背景下,本次研讨会邀请来自高校、智库等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一起探讨国际中文教育事业的新形势、新问题、新方案,旨在为国际中文教育事业发展建言献策。
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主任马箭飞在开幕致辞中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推动世界多元文明互学互鉴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呼声越来越高。中国是中文的母语国,配合支持各国开展中文教育、推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义不容辞、使命光荣。面向未来,语合中心将在培育国际中文教育的新模式、新业态,提高国际中文教育的质量和水平等方面做好相关工作,努力培育开放包容、和谐共生的国际中文教育共同体。
当前,全球处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大环境下,线上教育或线下线上融合教育成为新常态,这既是挑战,也是国际中文教育新的发展机遇。
中国辞书学会会长李宇明表示,线下线上融合教育可以突破时差限制,推动国际中文教育覆盖全世界。国际中文教育需要尽快适应新常态,充分利用智能产品来进行语言教育,同时创新线上教育技术与装备线下线上融合教育,最大限度地做到因材施教,促进语言教育变革创新。
国家语委咨询委员会委员陆俭明表示,国际中文教育正面临着新的形势。迫切需要加强国际传播能力的建设与创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加强中国国际传播能力以提升国际话语权。而其中最重要的是要在开展国际中文教育的许多问题上树立起正确的理念。
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院长孙宜学亦提出,国际中文教育最需关注的问题是如何在目前的大变局之中,进一步深化国际中文教育,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为此,应思考如何发掘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到国际中文教育事业中来,以及如何更有效分享中外合力讲好中国故事的理论与实践经验等。
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院长赵杨认为,在国际化前提下,国际中文教育还要充分展示“主体性”属性,“主体性”主要体现在资源提供和理论支撑上。中国要充分发挥母语国优势,成为中文教育理论发源地和教学资源集散地,从而提升国际中文教育学科建设能力和事业发展水平。
大连外国语大学校长刘宏指出,国际中文教育正面临深刻的时代变革和创新,需要共商共建共享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的新业态和新模式。为此,各高校要充分发挥国际中文教育中方高校主体作用,在国际中文教育新业态新模式建设中投入人力、资金和技术支持;要依靠全国专家的智慧和力量,聚焦共识,广泛开展实践和研究,满足新时代国际中文教育发展的需求。
当天,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武汉大学,山东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同济大学、大连外国语大学等10余位专家学者围绕国际中文教育新形势与新问题、国际中文教育新模式与新方案等多个视角进行了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