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大外 - 正文

环球网:辽宁“一带一路”人文交流与语言产业校企联盟成立

    6月13日,辽宁省“一带一路”人文交流与语言产业校企联盟成立大会在大连外国语大学举行。该联盟是继辽宁省教育厅试点建设15家校企联盟之后,由大连外国语大学牵头任理事长单位的校企联盟,由包括大连外国语大学、辽宁师范大学、辽宁大学、渤海大学等在内的20余所省内高校,以及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辽宁省“一带一路”出版基地)、大连华信计算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旅顺口区教育局等近60家企事业单位等组成。

微信图片_20170614100423.jpg

微信图片_20170614100427.jpg

微信图片_20170614100430.jpg

    成立大会表决通过了《联盟章程》,产生了首届理事长、副理事长人选名单,确立了首批联盟副理事长单位由11所高校和16家企事业单位组成,4家联盟单位分别作为供给侧和需求侧代表现场签订了联盟框架协议。

    大连外国语大学校长、联盟当选理事长刘宏在会上表示,建设校企联盟是一项由供给侧出发,推进高等院校参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改革实践。建设“一带一路”人文交流与语言产业校企联盟,就是要在“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框架下,联合省内承担着辽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国际沟通平台、更好地完成人才培养和语言服务与研究创新任务的高等学校、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着力推动我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教育、文化、科技、经济等领域的深度交流与合作,从而促进辽宁高等教育助力“一带一路”建设,为我省企业“走出去”储备所需人才、提供语言服务。

    大连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刘玺明在成立大会的致辞中指出,本次校企联盟的成立是贯彻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重大战略部署,是落实辽宁省委、省政府推进高中等学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大连外国语大学依托省教育厅、省外事办,携手我省语言服务企业和高等院校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实现政府主导、行业助力、学校与企业无缝连接、捆绑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辽宁省政府外事(侨务)办公室副主任刘天雨表示,辽宁省“一带一路”人文交流与语言产业校企联盟的成立为推动区域教育大开放、大交流、大融合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推动校企务实合作可以促进教育改革创新,增强辽宁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支持辽宁教育相关产业加快发展,反应联盟各方需求也会推动产教融合,创新合作机制,服务学校改革发展和企业转型升级;建立长效机制,更可发挥协同效应,寻求共同利益,促进共同发展。省外办也将与大外在新型及特色智库建设、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养、重大外事活动志愿者与翻译服务,学生实践实习与就业指导等方面开展全面合作,通过优化政府和高校间的传导与互动,摸索和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切实支持大外深入推进校企联盟,不断开创校企协同创新发展的新局面。

    辽宁省省教育厅副厅长花蕾出席大会并讲话。她强调,联盟的成立旨在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高中等学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作部署和要求,通过建设高中等学校和企业、科研院所、地方政府以及其他社会组织等紧密结合的协同发展联盟 ,助力辽宁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希望大外作为理事长单位,密切联系盟内成员单位促进高校和各盟员单位深度融合,提升专业知识、人才供给质量和水平,在促进我省“一带一路”人文交流与语言产业发展和创新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希望联盟在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下,做好联盟发展规划,不断丰富内容、强化服务,重视就业、支持“双创”,以务实的态度、显著的成效为我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出更大贡献。

    据了解,辽宁省“一带一路”人文交流与语言产业校企联盟是由辽宁省教育厅直接领导,辽宁省外事(侨务)办公室指导下的区域性、多领域的非盈利非法人协同发展共同体,致力于承担“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机制框架下辽宁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沟通平台、人才培养、语言服务与实践创新的需求;致力于推动我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教育、文化、科技、经济等领域的深度交流与合作。

    大连外国语大学作为联盟理事长单位,是东北地区唯一的公立外国语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区域国别、外事外交教学科研实力较强,外国语言文学学科成功入选辽宁省双一流建设学科。学校国际化办学特色鲜明,与世界上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10所高校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每年派出学生近1000名出国留学,接收海外留学生1500多名。2007年至今,先后在海外建立9所孔子学院,数量居辽宁省第一位,全国第六位,为中华文化走出去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学校借助上合大学中方校长委员会主席单位、中俄大学生交流基地、国家孔子学院专职教师储备学校、辽宁省国际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东北亚外交外事”协同创新中心和“一带一路”人文交流机制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在我省高中等学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积极探索、发挥优势、率先出击,结合政校企合作育人、协同创新取得的经验,与联盟成员共同推动辽宁省“一带一路”人文交流与语言产业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为更好地发挥联盟作用,各联盟单位将重点围绕三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建设专家委员会,推进合作育人、协同创新。成立教学指导和创新研究两个专家委员会,由高校、企业、政府的专家共同研究制定语言类专业建设规划、人才培养方案、科研引导课题等,推进实现区域性行业、企业发展需求与高校人才培养、创新研究的深度对接;二是加强校企间沟通协商,推动主动对接、共赢共生。以校企联盟信息共享与服务平台为依托,针对“一带一路”建设需要,联合校企合理规划沿线国家小语种专业建设,研究制定省内校校共建一流语言类学科专业规划以及校企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和成果转化平台规划等;三是打造校企合作品牌,推动联盟发展。探索实施“丝路学院计划”“丝路人才计划”“丝路创新计划”等,逐步建立打造出大学-企业-政府产学研合作、校企一体的促进语言产业建设与发展的品牌项目,扩大联盟知名度。(徐莉/文 邴祎龙/摄)

供稿:6月14日

编辑:黄文龙

2017年06月14日 00:00

大连外国语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1-2020 news.dlufl.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