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大连外国语学院院长孙玉华教授
近几年来,作为一所省属的普通高校,大连外国语学院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喜人的成绩:2005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7%,德语、法语、俄语、旅游管理、艺术等专业的就业率达到100%;多名学生考取北大、北外等全国一流大学研究生;在国家、省、市组织的各类外语比赛中,学生均取得优异的成绩,在刚刚揭晓的全国日语演讲比赛总决赛中,黄明淑同学获得第一名;大外还被国家我交部确认为重点招录学校之一,几年来已为外交部输送了43名学子,2004年还是全国京外院落校中录取人数最多的高校,被誉为“培养外交人才的摇篮”。作为一所语言类高校,大外何以能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记者目前采访了大连高校中唯一的女院长——大连外国语学院院长孙玉华。
快发展受益于国际化
孙玉华向记者介绍说:“大连外国语学院是辽宁省乃至全国最早进行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试点的高校。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不公招生规模翻了一翻,而且在学校的层次结构、学科建设方面也有了较大发展。到2005年,学校已拥有9个硕士授权点,其中有一个国家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18个本科专业,学科门类涵盖文学、经济学、管理学、工学等4大门类。”“近几年,大连外国语学院之所以能实现快速发展,就是得益于积极拓展对外合作与交流,着力突出国际化办学特色。”她说,“高校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质量是核心,特色是原动力和竞争力。”
她说,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世界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当代高等教育基本属性之一。在此背景下,及时调整教育理念,以人才培养为出发点,加强跨文化教育,这是发展中国外语高等教育的一项重大的战略选择,也是高等教育必革成功的保证和关键。基于此,在外与日本北陆大学、俄罗斯国立远东大学、英国密德塞斯大学和韩国祥明大学等9所大学采取“2+2”培养模式(国内2年,国外2年)联合培养本科生,学生毕业后可同时获得两校的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其中,与俄罗斯国立远东大学的项目已被教育部列入中俄两国政府间项目,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此外,与美国、加拿大、法国、西班牙、新西兰、日本、韩国、俄罗斯等国的33所大学建立了“2+1+1”的本科生培养模式;与德国、奥地利、法国、韩国、日本等国的8所大学建立了“3+1”的本科生培养模式;与日本早稻田大学的“2+3”、与马来西亚林国荣创意工艺大学学院的“2+2”联合培养本科生,与西班牙布尔戈斯国际商学院“2+3”本硕连读的合作项目将在2006年全面启动;近期日本又有东京大学的负责人来校商谈合作办学事宜。
“我们不仅要培养国际化的本科生层次,还要培养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层次”,孙玉华院长说。为打造研究生精英人才培养,大外从1997年至今,与俄罗斯国立赫尔岑师范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38人、博士研究生3人;与法国、日本、韩国和加拿大等15所大学建立了“4+1+1”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与日本早稻田大学合作实施“1+1”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项目即将启动。与日本立命馆大学联合培养学士、硕士、博士的“3+0.5+2”项目也将全面启动,该项目的特点是学生毕业后获大外学士学位和立命馆大学硕士学位,成绩优秀者可直接进入立命馆大学攻读博士学位,这个项目拓宽了联合培养国际化人才新的模式,进一步提升了大外在日本的地位和影响。目前,有留学经历的各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近1000人,由此培养出的具有国际教育背景的复合型、国际型 、应用型人才更加适应市场,很多毕业生被用人单位高薪聘请,有的毕业生甚至被多个用人单位同时聘请,韩日双语专业的供需比达到1:7。
国际化提升综合实力
记者采访中得知,孙玉华院长本人就是一个“国际化办学特色”的受益者。她是大外与俄罗斯国立赫尔岑师范大学联合培养的博士生。目前,孙玉华不但成为大外的一院之长,还被国内同行公认为俄语专业的学术带头人,在全国俄语界享有很高的声望。多次荣获国家级、省、部级教学及科研成果奖。其研究对推动全国俄语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她的“俄语篇章整合教学法”,获得了俄罗斯和国内教学法专家的高度评价,被认为“更适合中国学生学习俄语的方法”;她所教授的《高级俄语综合课》被评为全国国精品课程。她还被国家教育部评为“中国首届高等学校百名教学名师”。
长期的国际合作办学实践,使孙玉华院长真切感受到:国际全作办学,可以充分利用国外优质的教育资源,提升大学生的市场竞争力;可以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锻炼大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可以强化大学生的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从而提高其综合素质;是我们“穷国办大教育”的现实选择;对于宣传地方经济,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大外还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近年来,学校共聘请来自世界上15个国家的外籍教师206人次。他们不仅承担了本科高年级、厂家生的教学和语言专业课程的任务,还开设相应选修课,关定期对年轻教师进行培训。他们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校园文化,也增进了所在国大学、学术机构、政府及企业对大外的了解。
在引进教师的同时,学校进一步加强了对校内师资的国际化培养。学校每年都选派教师出国学习、进修,更新知识结构,参与国际性的教育研讨,了解世界学术前沿动态,提高师资队伍素质,引导教师开拓视野,增强全球意识和学科国际化意识,及时将先进思想、理念应用于本校的教学改革过程,推动了学校的教学创新。目前,在专任教师中有半数以上有出国学习、进修的经历,有10%的教师拥有国外大学学位。教师通过交流促进了自身的专业发展,也获得了更好的国际思想,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
打造一流外国语大学
孙玉华院长介绍说,学校在“十一五”规划建设中明确提出,教师队伍的比例要按照6:2:2的结构去建设,其中的一个“2”的含义就是外籍教师的比例要占到整个教师队伍的20%。这对大外师资队伍国际化的进一步提升,必将起到更大的推动作用。这些举措无疑对提高学生质量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所开放性的大学,大外为适应国际汉语教育发展趋势,充分利用自身的学科专业优势,主动抢占国际教育市场,吸引了大批的海外留学生,有力地促进了留学生教育的发展。近5年来,大外共接受来自3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4400名长、短期留学生。目前,在校的留学生有1200人,依然保持着东北地区最大的留学生教育规模。
孙玉华院长认为,随着中国社会经济为断发展,综合实力的不断提高,学习汉语和中华文化的人越来越多。作为东北地区对外汉语教学和研究的基地,学校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的发展机遇,我们要抓住机遇,充分发挥学校对外汉语教学和研究的优势,进一步加强与国外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交流合作,携手共建语言金桥,为传承人类文明薪火,促进人类文化发展和世界和平做出贡献。
据她介绍,截止目前,大外已与20个国家和地区的90多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所涉及的专业包括语言、文学、经济、经营、法律、国际关系、艺术设计和计算机软件等诸多专业。大外已把国际化办学搭建在了一个更为广阔、更为优质的国际高等教育资源的平台上,这对于大外进一步扩大国际化办学规模、丰富国际化办海陆空内涵,提升办学质量,扩大国际影响,培养更多的国际化外语人才都将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孙玉华院长说:“坐落在大连,我们首先要为大连地方经济的建设发展服务,今后将继续加大学科专业建设力度。近年增加的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双语计算机软件专业和一些复语型专业及2006年增强意大利语和汉语言专业就是考虑到大连越来越成为国际化的大都市,涉外的工作越来越频繁,我们要为大连的建设发展和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储备这样的外语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