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大外 - 正文

毕业后,她们选择留在大连(《大连日报》)

                             我市高校毕业生留连率连续两年超40%


    “大连正向新型的国际金融中心发展,这无疑为我们金融专业毕业生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所以我把求职空间锁定在大连。”目前,东北财经大学金融学院金融学专业大学四年级学生修云龙一边在网上发送电子求职简历,一边这样对记者说。我市高校2006届毕业生中,有很多人都像修云龙一样,已经把求职目标锁定在大连。记者近日从市高校工委了解到,我市已经连续两年毕业生留连率超过40%,其中,去年为45.21%,今年得37,882名应届毕业生中有16,418名留连,比例达43.3%。


    城市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大学毕业生留连率连续两年超过40%,这成为
大连城市吸引力提高的有力证据。透过两个超40%,记者在采访中找到了这一现象背后的缘由。


    最能吸引学子的是大连近年来对外开放的力度、以及大连在国家振兴东北
老工业基地中的“龙头”地位及巨大的发展潜力。正如大连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毕业生贾晶晶所说:“大连是一个开放的城市,是中国对外交流的窗口之一,更是东北地区与海外相联系的重要港口,大连正吸引着大批的外企进驻,而在外企本土化的过程中,他们将不断吸收本地的工作人员,这也为我们的就业提供了机会。”修云龙同学也表示:“我们在校大学生一直在关注着国家在政策上对大连给予的一定倾斜,这让我们对城市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大连高校主动求变、围绕地方需求设置新专业,使毕业生在大连拥有发展
空间和就业机会,也成为众多毕业生留在大连的重要原因。近年来,我市各高校对此都投入了大量精力——大连理工大学投入655.2万元设置适应地方需求的新专业,大连外国语学院开设了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等,大连海事大学对海上技术、轮机管理、海商法等专业加大投入,就连大连民族学院这样一座隶属中央民委、专门为少数民族发展培养人才的高等院校,也主动调整转向,面向地方经济“主战场”设置专业。


    高校的主动“出击”产生了明显的效果。辽宁师范大学、大连轻工业学院
、大连民族学院均有超过50%的毕业生留在了大连。更为明显的是大连理工大学,以前大连很少能留住大工的学生,随着高校专业设置的转向,近年来该校毕业生也纷纷选择大连作为就业地。“我们这一届有110名工程硕士都选择在大连就业,占总人数地70%还多。”大工软件学院工程硕士王海朋这样告诉记者。为了“接轨”大连建设软件名城,大工、大外、交大等高校也专门建立了软件学院,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连软件人才的供需矛盾。


    此外,大连良好的自然与人文环境也是吸引毕业生的重要因素。海事大学
海商法专业毕业生李良的观点很有代表性:“大连优美的自然环境,浓郁的人文环境也是吸引我的一个重要原因。大连有着‘全球环境500佳’等称号,被誉为中国最美丽、最浪漫的城市,这里有蔚蓝的大海,嫩绿的草地,更为人们作称道的是这里整洁的市容市貌,这并非溢美之辞,而是我们求学期间的真实感受。”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不止越来越多的本科生选择留在大连工作,研究生
等高学历毕业生留在大连的比例今年也有大幅度提高。据统计资料显示,今年,大连理工大学有33.1%的研究生选择留在了大连,比去年提高了将近9个百分点;大连医科大学今年有46.8%的研究生留在了大连,比去年提高了14个百分点。

供稿:

编辑:

2005年11月16日 00:00

大连外国语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1-2020 news.dlufl.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