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大外 - 正文

大连日报:父母求“关注” 孩子强“屏蔽”

    “我妈实在太关心我了!人人、QQ、微博、微信都关注了。可是有些东西我是真不想让她看见,不得不开了小号。”近日,大连理工大学学生刘晓宇在自己的微博“小号”上这样抱怨。随着一个又一个社交平台 “火”起来,越来越多的潮爸潮妈开始通过社交平台与孩子互动,想通过微博、微信进入孩子的世界,打入孩子的朋友圈。但不少年轻的大学生却认为,父母成为“好友”会限制自己的自由,虽然不得不加为“好友”,却以“拉黑屏蔽”的方式应对,父母虽然加了孩子微信却看不到动态,表示既心酸又无奈。

    “我妈也加了我的微信,不过我对她屏蔽了朋友圈。因为如果爸妈能看到,有些话就不方便说了。”东北财经大学的胡慧心说,每次在朋友圈发个什么牢骚,父母都要在家里讨论半天,接着就打电话“打破砂锅问到底”。“我妈时刻关注我的朋友圈动态,而且经常评论,如果我没有及时回复就马上一个电话打过来。而且会发各种励志文章,经常刷屏。我虽然知道她是好意,但还是会感觉不舒服。”辽宁师范大学霍颖慧说,这种情况在身边朋友中太常见了。

    虽然很多大学生反感父母在社交网络上“出没”,但也有家长和孩子的友好互动让人羡慕。大连外国语大学大四学生潘杨的人人网主页上,转发了一篇妈妈的日志,潘杨在下面评论道:“@杨兆平,您比她厉害多了,只是少点勤奋。”潘妈妈也随即回复:“懒人有懒福,我要是太能干了,你就会弱智。”潘杨说,妈妈不止加了我的好友,还加了我的一些同学,并且跟他们也互动得很好。潘妈妈则表示,加孩子的人人网并不是为了窥视她的动向,只是因为自己本身就比较爱玩,而且旁观这些年轻人的情感心路,自己也年轻了很多。

    辽宁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教授金洪源说,很多大学生不愿意接纳父母进入自己的“小圈子”是为了避免麻烦,不愿意跟父母解释,这是不成熟的表现。金洪源同时也建议,现在的年轻人已经把微博微信当做他们人际交往的一个重要的独立空间。两代人的价值观不同、人际交往方式不同,家长如果贸然介入,过度关心甚至干涉管教,自然会引起孩子的逃避、抵触、反感。父母想通过社交平台来关心孩子,要注意提高自身的沟通技巧,否则会适得其反。一位在家庭教育方面颇有心得的家长说,家长要加孩子为“好友”,就要像其他朋友一样,对孩子给予尊重和信任,而不是评判管教。首先还是要在生活中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这样线上就不会出现拉黑屏蔽的问题。(顾鑫 谢小芳)

 

 

 

供稿:[10月27日]大连日报A02版

编辑:孙梅轩

2013年10月29日 00:00

大连外国语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1-2020 news.dlufl.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