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大外 - 正文

辽宁日报:辽宁省第四届大学生戏剧节展演百余部作品——让戏剧力量在校园里蓬勃生长

    □辽宁是最早举办大学生戏剧节活动的省份之一,戏剧活动已经成为我省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戏剧的生存和发展需要青春力量的投注与努力,需要新一代的声音与思考,需要充满朝气的探索与突破

    □校园戏剧应当成为大学生乃至更广大的青年一代的生活展现,以及思想和精神的载体

    9月13日至10月23日期间,辽宁省第四届大学生戏剧节展演在我省各地高校举行。本届大学生戏剧节在参赛作品的数量、质量以及作品表现形式等各个方面均创历届之最,当中不少剧目更是由大学生自编、自导。展演期间,大学生对戏剧的热爱与坚持令人难忘,他们通过舞台来诠释校园生活,展现校园风采,表达所思所想,为戏剧艺术的发展平添了充满朝气与活力的青春力量。

01.jpg

02.jpg

03.jpg

    本报记者全程跟踪采访辽宁省第四届大学生戏剧节,见证了戏剧艺术在校园中的独特生长,见证了校园文化土壤因戏剧活动的蓬勃而愈显丰厚。尽管大学生对戏剧的理解仍显稚嫩,但他们的真诚却足以打动观众。

    10月23日,辽宁省第四届大学生戏剧节将于辽宁大学正式落幕,闭幕式将演出部分优秀参赛作品,同时向获奖院校及学生颁发奖项。回顾此届戏剧节,留给记者最深刻也是最动人的记忆是舞台上一张张青春的面孔,还有一幕幕虽然青涩但却真诚的演出。大学生戏剧节是完完全全奉献给大学生群体的一个无形的巨大舞台,每一个参加演出的大学生都是这个舞台的主人,他们和他们的剧社、剧团以及他们的学校,都因为这个舞台而展露出不一样的风采。

    举办文化活动的根本目的在于实质性地推动文化的发展,为文化生长开拓空间,涵养生态。辽宁省大学生戏剧节举办的初衷,既是为了丰富校园文化,同时,也是为了让辽宁的戏剧发展更具活力,挖掘并培养青年戏剧人才。本届大学生戏剧节继续实践这一理念,鼓励原创,鼓励多种舞台表现形式,为此,省戏剧家协会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希望借助戏剧节这个平台带领广大大学生认识戏剧、了解戏剧、热爱戏剧,更重要的是,为戏剧点起一簇簇星火,为戏剧的不断传承创造可能。

    作品数量、质量以及表现形式均超往届;校园戏剧活动由萌芽走向繁荣

    辽宁省第四届大学生戏剧节由省文联、省教育厅、共青团省委联合主办,省戏剧家协会承办,以“梦想舞台,青春风采”为主题,展现时代特征、校园特色和青年特点,突出“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内涵,以反映当代大学校园生活和青年一代的精神风貌为宗旨。

    全省各地共有23所院校的百余部作品报名参赛,其中13部为话剧,其他还有短剧、话剧片段、戏曲小品、话剧小品、戏曲折子戏等等。有的是原创、有的是经典,还有的是移植、改编,涵盖了戏曲、话剧、音乐剧、歌剧、肢体剧等多种舞台表现形式。值得一提的是,有的大学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专门排演了用外语演出的作品,给大学生戏剧节增添了新意。

    本届大学生戏剧节评委会由多位著名表演艺术家、导演、编剧、评论家组成,包括宋国锋、吕晓禾、冯玉萍、周红、刘美华、刘若云、孙浩、韩宁、杨锦峰、董令山、安怡等。评委们不仅肩负了评分选优的职责,还要在每场演出后进行即时点评,同时,他们还为众多大学生观众讲授了戏剧知识,使整个展演活动具有了戏剧推广与普及的意味。

    辽宁是最早举办大学生戏剧节活动的省份之一。从首届开始,便着意于有组织、有目的地带动校园戏剧活动的发展,为热爱戏剧的大学生提供一个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7年来,我省校园戏剧活动由萌芽走向繁荣,从稚嫩趋于成熟,如今,几乎每所参赛大学都成立了自己的剧社、剧团,都有自己的骨干力量,培育了一批又一批戏剧爱好者。有人甚至走上了从事戏剧工作的道路;也有人毕业后还经常回校参加戏剧活动;更多的人综合素养得到提升,并对戏剧产生了持久的兴趣。不夸张地说,戏剧活动已经成为我省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本届大学生戏剧节评委会主任、省文联副主席洪兆惠所说,校园戏剧是非职业戏剧,相较于职业戏剧,它更加鲜活、有生气,这些元素恰恰是职业戏剧所欠缺的,因此,举办大学生戏剧节,无疑将对戏剧艺术的整体发展起到非常正面的促进作用。

    大学生在戏剧中体会美、发现美;校园戏剧由一般的校园活动向接近专业水准的戏剧演出进步

    戏剧的生存和发展需要青春力量的投注与努力,需要新一代的声音与思考,需要充满朝气的探索与突破。

    今年有几所大学是首次参加大学生戏剧节,但演出效果却令人惊喜。其中,大连外国语大学排演的三部作品——话剧片段《麦克白》、《玩偶之家》和短剧《2013,你一定要幸福》——得到了评委的一致好评。王梦瑶是大外的青年教师,同时也是该校学生戏剧活动的主要组织者之一。在她看来,在校园开展戏剧活动,可以使大学生在戏剧中体会美、发现美,今后他们步入社会后能够继续创造美、延续美,更会为人生沉淀一种美好。

    “大外是一所外语类院校,剧社的发展比较特别。 ”王梦瑶说,“我们的学生在2005年开始自己排演戏剧,最早排演的是英文剧,中文剧的创作与排演则始于2007年,当时创立了首个全校性的戏剧社团,叫人生剧社。去年4月,人生剧社排演了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为主题的短剧《三天》,反响很热烈。现在,在人生剧社的基础之上,我们正式成立了时光话剧团,希望在大外校园里把戏剧活动开展得更丰富、更蓬勃。 ”

    东北大学大学生话剧团成立5年来,十分活跃。记者了解到,他们一直坚守一个信念,就是“立足话剧边塞,发展自我优势”。青年教师纪鹏是话剧团的灵魂人物,不少原创作品均出自他手,剧团先后培养了具有较高文化艺术理解能力和鉴赏力的团员百余名,目前,在团成员也达到55名。剧团还专门开设了表演训练课,通过举办专家讲座让“业余话剧演员”们学习专业知识,同时还不定期地举办戏剧沙龙,包括经典话剧欣赏、剧本朗读等各种形式。

    纪鹏告诉记者,剧团成员基本都来自于自动化、计算机、资土、工管等理工科专业,他们参加剧团多是从兴趣出发,表演时不太讲究专业的技法,“所以,我在创编和指导的时候,很重视学生天性的东西。我们的排练场总是充满欢笑,我和学生们都是以非专业身份参加戏剧活动的,大家都树立了一种快乐至上的心态。 ”他曾专门写过一篇题为《非专业学生话剧社团的指导体会》的文章,里面有大段的篇幅都是描述剧团成员与戏剧之间快乐的沟通方式。这种快乐恰恰体现了大学生对戏剧艺术的一种天然的热情,热情生发了真诚,真诚正是校园戏剧永远充满活力的根本原因。

    与大连外国语大学时光话剧团、东北大学大学生话剧团一样,众多院校的剧社、剧团,同样是凭着一份热情和真诚,在校园里为自己搭建舞台,挥洒自己的戏剧梦想。从本届大学生戏剧节的作品质量不难看出,我省的校园戏剧正在由一般的校园活动向接近专业水准的戏剧演出进步。大连交通大学的 《郭明义》、大连医科大学的《海上生明月》、大连外国语大学的《2013,你一定要幸福》、大连民族学院的《等待阳光》、辽宁师范大学的《油漆未干》、辽宁科技大学的《雅安,我们与你同在》、沈阳化工大学的《少年白的奇幻西游》、沈阳音乐学院的《你好!打劫! 》、辽宁大学的《坐在巷口的那对男女》、东北大学的《YOU ARENOTALONE》,以及沈阳师范大学的戏曲折子戏等等,都具备了成为优秀作品的因子,只要继续打磨、继续淬炼,它们都可以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呈现给更广大的观众群。

    呈现生活、表达思想、传递精神;校园戏剧要把青年人的思想和意志表达出来

    戏剧的功能不仅仅是在舞台上呈现人物和故事,更重要的是,应当呈现一种生活、表达一种思想、传递一种精神,校园戏剧也不例外,它应当成为大学生乃至更广大的青年一代的生活展现,以及思想和精神的载体。

    著名话剧演员吕晓禾在观看本届大学生戏剧节时曾数度落泪,落泪的原因并非是大学生的演技如何高超、剧本如何扎实,或者是布景如何华美、音乐如何震撼,打动他的其实是演出过程中闪现的情感火花。他说:“校园戏剧要围绕校园生活,生活很重要,即使是欠缺表演的基本元素也没关系。比如《海上生明月》,三个大一的男孩演得很真挚,值得肯定。”著名导演刘若云也说,优秀的校园戏剧是要通过大学生的眼睛去看待世情、解读社会,“他们不是专业的戏剧工作者,不需要用专业的标准去要求他们。舞台的本质是表现,只要他们表现出了自己的所思所想,令观众感受到他们要传达的东西,那么,就是一次成功的演出。 ”评论家孙浩认为,大学生走上戏剧舞台,要在聚光灯下和观众的目光里发现生活、感悟生命,开创有意义的人生,“创造,永远是快乐的! ”

    著名评剧演员冯玉萍希望大学生通过戏剧感受到精神的力量,“当你们感到失落、迷茫的时候,戏剧会给你力量,帮你找到方向,让你感受到真善美。所以,校园戏剧一定要用你们自己的视角去看生活,然后展示给观众,把你们的想法演绎出来,只要是真的感受就能够打动别人。”沈阳音乐学院副院长安怡同样被参赛作品打动,他希望戏剧之根能够在校园中深植,“我们作为戏剧工作者,希望更多的大学生真正热爱戏剧,不仅仅是认识戏剧,而是去专注地了解戏剧。戏剧艺术能够打开心灵,打开精神世界,是人生的一面镜子。如果时下的青年都陷在泛娱乐化的生活状态里,失去了对严肃艺术的敬畏,那么,社会的未来将是令人担忧的。希望通过大学生戏剧节,让大学生走近这门艺术,深入体味、感受它的魅力。 ”

    大连艺术研究所所长杨锦峰对各高校支持学生开展戏剧活动深表肯定,他表示,从质量上看,大学生戏剧节一届比一届好,学校越来越有经验,剧社、剧团也越来越成熟。 “现在都提倡综合素质的培养,大学生如果不懂一点文学艺术,那在人文素养方面肯定有缺陷。从当下的时代背景来看,流行文化、商业文化带来很大的冲击,而这类文化对人生、社会的表现往往是片面的、不真实的。如果孩子们过多地受其影响,沉浸在流行文化、商业文化制造出的虚幻的情绪当中,那么,他们感知生活的能力将大大降低。而戏剧这门严肃艺术,能够帮助他们认识生活、发现生活、体验生活。 ”杨锦峰表示,戏剧承载了很多生活实感和思想精髓,校园戏剧的发展不在于能培养出多少会演戏的演员,重要的是要把青年人的思想和意志表达出来,这也是校园戏剧最有价值的部分。著名话剧演员周红还提出,大学生一定是走在时代前列的,因此,校园戏剧也应该具有引领社会风气之先的勇气。

    在本届大学生戏剧节举行最后一天展演时,一直忙于排演话剧的省戏剧家协会主席、著名话剧演员宋国锋也赶到现场观看演出。作为一名演了几十年话剧的专业演员,他对校园戏剧的期待就是“真诚”。他说:“中国话剧是舶来品,诞生已经106年了,最初就是在大学中传播开的。可以说,没有当年那些热爱戏剧的大学生,就没有今天的中国话剧。因此,在大学校园里普及戏剧、推广戏剧,其意义绝不仅仅是为了戏剧自身的繁荣,它实在是提高中华民族整体素质的一个关键的有效途径。我希望,辽宁各大专院校有更多作品能够走出辽宁、走向全国。虽然大学生的演出尚显稚嫩,但是,我们能够感受到他们对戏剧的真诚。真诚是最重要的,只有真诚,才能创作出真诚的戏剧。 ”(王 研)

 

 

 

供稿:[10月22日]辽宁日报B07版

编辑:孙梅轩

2013年10月25日 00:00

最新动态

大连外国语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1-2020 news.dlufl.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