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大外 - 正文

我为葛振林当通讯员

 

狼牙山山区人民,为永远纪念“狼牙山五壮士”,特在狼牙山顶峰棋盘陀上修建了一座雄伟的纪念塔。

葛振林和孩子们在一起。

作者近照。

给葛振林当通讯员时的罗兴典。

狼牙山五壮士中的葛振林(右)和宋学义。

编者按

  2005年3月21日23时10分,著名抗日英雄、“狼牙山五壮士”之一的葛振林老人因肺功能、心功能、肾功能衰竭在湖南衡阳169医院停止了呼吸,享年88岁。

  葛振林1917年出生在河北省曲阳县党城乡喜峪村一个贫苦家庭。他1937年参加革命,1938年2月入伍,1940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1年9月25日,在河北易县的“反扫荡”战斗中,数千名日伪军在飞机大炮的配合下,分数路突然进犯狼牙山地区。晋察冀一分区一团七连二排六班的5名战士,即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战士胡德林、胡福才和宋学义,为掩护主力部队和群众转移,一边打,一边撤,把敌人引上狼牙山棋盘陀的悬崖绝壁。他们与敌人激烈战斗,打退了敌人5次冲锋,打死敌人50多个。当手榴弹、子弹全打光后,他们宁死不屈,纵身跳下身后深不见底的悬崖。葛振林和宋学义被山腰树枝挂住,幸免于难,其他3名战士壮烈牺牲。5位战士的壮举,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被人民群众誉为“狼牙山五壮士”。他们的英雄事迹被收录进小学课本。

  葛振林去世后,当地干部、群众纷纷送去花圈,含泪告别这位名震中外的抗日英雄。

  1952年8月,我志愿军湖南军区暂编17团,在参加了“荆江分洪工程”首战告捷之后,转移来到沅江岸边的桃源一带休整,随时准备奉命开赴朝鲜前线。我当时是团部警卫连的战士。一天,连长刘桂把我叫去谈话说:“上级叫我连选派一名有点文化、比较能干的战士去给一营营长当通讯员。你知道这位营长是谁吗?他就是全军著名战斗英雄‘狼牙山五壮士’之一的葛振林呀!我们决定派你去,这可是个光荣的任务啊!”听了连长的话,我感到非常兴奋。可是,由于这个决定很突然,所以我又感到特别紧张。当时,“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事迹早已在全军传开,我在1951年4月接受新兵入伍教育时就知道了,而五壮士之一的葛振林,一直是我心中崇拜的英雄偶像。我就要去给他当通讯员了,就要和英雄偶像共同生活在一个单位了,就要亲聆他的教导和指点了……这是多么难得的机会呀!可是,我能当好这个通讯员吗?

  我怀着七上八下的心情,很快打点好行装,徒步来到离桃源十来里路的乡下营部报到。营部其实是一座借用的平房,分东西厢房,中间是厅堂,也就是营部办公室。走进厅堂,葛营长已坐在那里等我。他见我到来,不用我掏介绍信,就起身拍着我的肩膀哈哈大笑说:“好小伙子呀,快放下背包歇歇。给我当通讯员很简单,有事就陪我下去走走,平时就在家里给我看看电话机,送送信。不要害怕,就当我是你的大哥好了。”听壮士这么一说,我心里顿时轻松了许多。我用尊敬的目光端详他,只见他中等身材,面容清瘦,短短的分头,粗布的白衬衫,黄色的军裤,虽然只有三十来岁,脸上却有了明显的皱纹,活像个朴实的农民,全然不是我想象的高大魁伟的英雄偶像。可就是这样一位朴实的农民,却干出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

  说到营部,其实只是象征性的,没有几个人。东厢房住着葛营长,一张简陋的木板床,挂着个白得发黑的蚊帐。西厢房住着我们几个炊事员、饲马员、通讯员。团里给营长配备了一匹马,棕红色的。去距离较远的连队,营长就骑马去,饲马员跟着;去距离较近的地方,营长一般都步行。无论营长是骑马还是步行,我作为他的通讯员,总是军装齐整,扎着皮带,倒背着美观轻便的“卡宾枪”,紧紧跟在他的周围,丝毫不敢懈怠。因为我知道,我虽名为他的通讯员,可任务却不仅仅是“通讯”,实际上还兼有安全警卫和照料生活的工作。葛营长身有腰伤,是战争留下来的。有时我见他无声地忍着伤痛,脸上直冒汗珠。我在一旁看着心痛,便送上一块湿毛巾给他擦汗。平时生活中,免不了给他打盆洗脸水、洗脚水的,可他总是推辞,坚持要自己来。在饮食方面,按规定他可以开“小灶”,可他坚持要和我们一起吃。他是河北人,好吃面食,而我们南方人爱吃米饭,有时炊事员就给他单独做一碗面条或烙两个饼。看他吃得香甜的样子,我们大家都很高兴。

  有一天,我们步行下连队,边走边聊。他问我:“想家吗?”我不敢说真话,因为我受过教育,干革命不能老想家,便说:“不想。”他又问我:“家里有什么人?”我说:“有父母弟妹。”听罢,他劈头一句:“撒谎!哪有儿子在外不想父母的。”接着他又问我:“家里生活怎样?”我这回不敢说假话了,就说:“很苦。”“怎么个苦法?”“就是吃不饱饭,要靠啃红薯填肚子。”“土地改革后,农民有了自己的田地,日子会慢慢好起来的。可是狗日的美帝国主义不让我们过好日子,炸弹都扔到鸭绿江边了,我们能任它耀武扬威来侵犯祖国吗!所以抗美援朝也就是保家卫国。”我看他说话越来越生气,就不敢再说什么,只是心里暗生敬佩,似乎触摸到了英雄高尚的内心思绪。

  白天忙完工作之后,晚上我们一起坐在屋外空地上乘凉,葛营长经常自己掏钱到路边的小摊上买些西瓜、桃子来给大家吃,有时听他给我们讲战斗故事,有时还教我们打“莲花落”。我断断续续还记得“抗美援朝”段子中的几句:“话说六月二十五/三八线上打战鼓/想把朝鲜一口吞/哪想自己打不赢/一仗败/二仗败/一路败走到釜山/眼看就要把蛋完/杜鲁门,不要脸/又调大兵到朝鲜/飞机兵舰作掩护/便从仁川强登陆……”

  1952年入冬,我团接到立刻入朝的命令,原建制撤销,营部解散,营部的几个人,原来从哪里来的就回哪里去,而葛营长因为身体原因留在了国内。临别那天,他一一握着我们的手说:“到朝鲜不要当孬种,我随时等待你们胜利的消息。”没想到,这一别就是五十多年,彼此音信杳然。

  虽然我为葛振林当通讯员只有短短的两个来月,可他那宁死不屈的精神和高尚的情操,深深地影响和教育了我。在几十年的奋斗中,我由一个青少年战士,成长为解放军军官、大学教授,立过功,出过国……葛营长,如果您英灵有知,就请接受我这个老兵的祭奠吧!

  作者简历

  罗兴典,1934年3月25日生,湖南新邵人,汉族。1951年4月参军,1960年7月入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日文系学习,毕业后回部队工作。1974年末转业到大连外国语学院任教,1993年5月任大连外国语学院教授,1991年12月加入辽宁省作家协会并任中外文学交流委员会委员。

供稿:

编辑:

2005年04月15日 00:00

大连外国语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1-2020 news.dlufl.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