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大外 - 正文

不忘孟泰牵红线

 

   大连外国语学院教授罗兴典、苏桂荃是一对令人称慕的伉俪。当年全国著名劳动模范、鞍山钢铁公司炼钢厂副厂长孟泰的一根红线将这对风华正茂的年轻人牵到了一起。

  1961年5月,孟泰在北京参加完劳模大会后,到革命圣地延安参观。延安人民赠送给老模范一些玉米种子,这种子是伟大领袖毛主席1942年在延安大生产运动中亲手播种收获的。延安人民经过一年又一年的春播和秋收保留种子近20年了,显然它代表的是一种精神。从延安返回后,孟泰来到解放军外国语学院,看望他正在日语系读书的女儿孟庆兰。苏桂荃恰与孟庆兰是同班同学,并任团支部书记。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孟泰的名字在全国家喻户晓,他创造的奇迹,代表了一代英雄工人阶级的力量。他被邀请为苏桂荃全班同学作报告,报告后向这个团支部赠送6粒毛主席的玉米种子。苏桂荃带领支部全体同学在校园后开了一块地,播种下玉米。秋天玉米获得丰收。在此事的鼓舞下,同学们的思想学习也有了很大进步(图片1,前排左4孟泰,左3孟庆兰,后排左2苏桂荃)。

  当时,罗兴典也在日语系读书,是干部班的学员,他在业余时间经常给报刊写一些报道。一天,他的指导员将苏桂荃介绍给他,让他向苏桂荃了解并报道毛主席的玉米种子的故事。采访后,罗兴典以“幸福的种子”为题写了一篇文章,发表在解放军报上。事后,他心情很不平静,他被她的气质和魅力所感染。于是,他向苏桂荃写了一封求爱信,表示要继承党的光荣传统,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从此,幸福的种子在这对年轻人的心中悄悄发芽,罗兴典与苏桂荃之间展开了一段爱情的传奇(图片2,恋爱中的罗兴典和苏桂荃)。

  如今,40多年过去了,他们没有辜负领袖的教导和前辈的期望。罗兴典教授成为我国著名的日本诗歌研究、翻译家,被誉为日本诗歌研究的率先者,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苏桂荃教授也数次东渡扶桑,站在日本高等学府的讲台上。今年64岁的她,依然耕耘在一生挚爱的教学岗位上(图片3,罗兴典与苏桂荃在日本)。

  他们培育了一对成才的儿子,父亲70周岁生日时,孩子们从国外飞回(图片4)。

  幸福的种子结出了丰硕的果实,他们迎来了金色的秋天。

供稿:

编辑:

2004年12月27日 00:00

大连外国语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1-2020 news.dlufl.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