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下午,大连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研究生导师工作会议在励业楼611翻译基地举行。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深入学习《关于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暨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认真贯彻《辽宁省教育厅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暨全国硏究生教育会议精神的通知》要求,交流硕士研究生培养经验,共同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本次会议由潘智丹副院长主持,高翻学院党政负责人及MTI导师参加了会议。


姜文龙书记首先开场讲话,他指出,我校高级翻译学院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旨在培养高水平、应用型、专业型翻译人才。近些年,我们培养的研究生毕业后在企事业单位从事翻译、教育、商贸、旅游和涉外等多元领域的工作,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导师要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
随后,李春姬院长全面回顾了高级翻译学院“十三五”期间在研究生教育和人才培养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并结合文件精神,谈了自己的心得体会。李院长首先强调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和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提出了在研究生教育中要实现“入口——培养过程——出口“ 的闭环发展,在不断提升学校知名度和国内外影响力的同时,既要努力吸引优质生源,严把招生质量关,又要注重人才培养过程,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并最终促成研究生高质量就业。其次,李院长指出,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要从严管理,提升质量,追求研究创新、知识创新和实践创新,构建“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最后,李院长强调指出加强导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性,并鼓励导师们一定要与时俱进,共同打造高水平的MTI导师队伍。
潘智丹副院长结合学院研究生培养工作的方方面面,详细解读了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潘院长首先提出,在研究生教育中要找准时代定位,突出“研“字,避免研究生教育本科化。高级翻译学院对研究生毕业论文标准的不断提升就体现了这一中心思想;其次,在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方面,要突出实践的特点,与实习实践基地共同完成的”订单式培养“课程就是与企业合作的成功探索;再次,在导师队伍建设方面,导师要加强自身建设,要自省自查,打破导师“终身制”的传统观念。此外,潘院长还指出,在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面,要打破“唯论文”的倾向,把译著、职业技能资格等实践成果作为评价学生能力的重要依据。
研究生导师代表霍跃红教授与司炳月教授结合全国研究生会议精神,分享了硕士研究生培养经验。霍跃红教授认为培养学生的过程也是导师成长的过程,提出导师应该增强科研意识、加强学术指导、严格要求学生、开展学术训练、把握科研选题、重视研究方法、推动科研产出。司炳月教授分享了她对研究生的指导过程。她以导专课为例,从指导学生的七个环节入手,全面细致地分享了从研究生入校起自己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各阶段的指导方法。导师们都感到受益匪浅。
此外,与会的其他导师也分别从学习文件精神出发,结合自己指导研究生的情况,谈了学习体会,交流了指导研究生的方法。最后,潘智丹副院长呼吁导师们要将会议精神与学校要求落到实处,大家携手并进,努力将我校高级翻译学院研究生教育质量在“十四五”期间提升至更高层次。(赵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