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园新闻 - 正文

展示音乐教育教学 提升音乐教研能力——音乐系开展系列公开课教学活动

    4月至5月,为加强音乐教育教学交流,不断提升教师教研能力,音乐系积极响应学校新发展理念号召,开展了系列公开课教学活动。郭松尚、韩俐扬、米雪3位教师分别于4月12日、4月19日及5月10日,在启航楼409排练厅举办了一场声乐、两场钢琴公开课,音乐系领导和部分教师及学生到场观摩、学习及交流。

1.jpg

2.jpg

    郭松尚老师公开课的主题为“美声唱法发声技巧与演唱作品的艺术处理”,在进行发声技巧的训练之后,对歌曲《梅娘曲》、《多情的土地》艺术分析、演唱要点、逐句逐段处理讲解。

    韩俐扬老师的公开课对德国作曲家莫什科夫斯基和贝多芬的生平、创作风格、以及他创作的钢琴练习曲的难度与特点进行了介绍。针对学生的演奏,韩老师从技术技巧与音乐性等方面进行细致地指导,强调音乐的流动性、手腕的放松、手指的贴键弹奏、以及提高手指灵活度和平均性的方法;从本作品的调性和它所要表达的情绪出发,激发学生对作品的深入理解,强调作品在速度上的严格统一,力度上的戏剧性变化,音响效果的交响化,以及在练习中边弹边唱旋律的重要性。

    米雪老师的公开课主题为“柴可夫斯基及其《#c小调奏鸣曲》第一乐章”。米老师首先对柴可夫斯基和柴可夫斯基所处的19世纪段音乐史展开介绍,从欧洲音乐史上提到的第一位俄国人“拉祖莫夫斯基”到当时民族主义著名代表俄罗斯“五人强力集团”。与“五人团”强烈民族主义倾向的乐风相比,柴可夫斯基的音乐风格包涵了斯拉夫民族特有的性格,能以更开阔的包容性为西方乐坛所接受。随后,在指导学生演奏柴可夫斯基《#c小调奏鸣曲》第一乐章的时候,米老师讲解指尖触键、和弦连贯性、乐句走向和连贯性、增强4、5指旋律效果等多个弹奏技巧,强调了此曲柴可夫斯基忧郁性并多次出现的下行旋律走向,并建议学生在弹奏时唱出旋律。

    本学期开展的系列公开课教学活动,使声乐、器乐教学走出了小小的琴房,走上更广阔的讲台。通过三位教师的讲解和示范演唱、演奏,不但使学生们受益匪浅,也展示了教师的风采。

(王旭、符霜)

供稿:音乐系

编辑:黄文龙

2017年06月05日 00:00

大连外国语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1-2020 news.dlufl.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