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相识
谦虚好学、彬彬有礼是老师们对他的印象;勤奋认真、汉语说得地道是同学们对他的褒扬。他来自柬埔寨王家研究院孔子学院,2016年8月,他顺利通过了HSK五级测试,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孔子学院全额奖学金,如愿以偿踏上了寻梦中国之旅,他的名字叫卢喜德。
每次说起“喜德”两个字,他总会如数家珍地跟身边朋友解释,“喜德”就是“崇尚美德”的意思。他很喜欢这个名字,也很感激为他起名字的孔子学院的中文老师。
初到中国,来到梦寐以求的海滨城市大连,他瞬间迷上这座城市。他说,面朝大海,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就像遇见了梦中的情人。

多元文化的课堂
他很庆幸来到美丽的大外,成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一名研究生,因为这样的学习机会实在难得。他也很喜欢大外的国际化办学氛围。“我听过的第一堂课叫跨文化交际学,这个大家庭不但有中国的同学,还有其他国家的留学生,我们班就有来自十个国家的朋友,他们都很好。”
一提起跨文化交际学这门课,他总会翘起拇指说,“有意思,我喜欢。”有一次,老师在课堂上要求各个国家的同学在黑板上画出本国文化背景下的“美女”,卢喜德代表柬埔寨登上讲台,画了一幅惊艳全场的柬埔寨美女图。“其实我不会画画,但我想努力画出来,所以画得很慢。老师也为我鼓掌,我很高兴,我也了解了不同文化背景的审美观。”

遭遇病魔
大外的生活充实快乐,最近,他爱上了武术。白天上课,晚上还会跟着中国学生学习太极拳,忙得不亦乐乎。
也许是活动过于剧烈,或者夜里着了凉,有天晚上他的小腹突然疼得厉害。第二天早晨,他忍着剧痛从床上坐起来,汗水爬满额头。一想到自己远离祖国,身在他乡,他心中不免有些感伤。虽然中国同学一直很热情,但他不想给同学们添麻烦,于是独自一人一边打听着,一边坐上了去医院的校车。
屋漏偏遇连夜雨,因为汽车颠簸得厉害,他疼痛难忍,无力地蜷缩在车厢里。“我今天肚子痛得受不了,感觉不行,现在在去医院的汽车上,大家帮帮我!”他拼尽全力拿起手机,在汉学院中外学生交流学习的微信群里发了一条求救信息。

师生真情
“你现在走到哪儿了?卢喜德,我去找你!”“坚持,我们打车去接你!”“一个人在国外,太不容易了,坚持住,快好起来,卢喜德,”……恍惚中他听到手机频频响起,满屏都是温暖的信息。
“卢喜德,我是辅导员方可佳,你现在走到哪儿了…那你在小平岛下车,我开车送你去医院…”随着一阵急促的铃声,电话那端传来老师急切的声音。
危急关头,辅导员方老师驱车把他送到了医院,寻医问药,抽血化验,医生诊断后建议他立即手术,因为病情随时可能恶化。
此时的他,虚弱地靠在椅背上,陷入沉思。“我只有一个人,我的家人都不在我身边,做手术需要人照顾我……”他有些犹豫了。
起初,卢喜德对于是否手术心存顾虑,方老师劝他听从医生的建议,以免病情加重。汉学院留学生招生办公室的巴旦老师第一时间联系了保险公司,经过努力沟通,保险公司为他垫付了手术住院的大部分费用。同时,中国学生班长已经和同学们组成互助小组,前来医院照顾他。
老师的温暖,同学的热心,让他有些激动,眼眶也湿润了。他拿起手机,拨通了家中妈妈的电话,仔细地介绍了事情的经过,慢慢打消了亲人的顾虑。放下电话后,他的眼神变得坚定起来,“谢谢老师,谢谢同学,我想动手术。”
一封长信
时钟的秒针一步一步向前走着,已经是夜里八点。卢喜德被推出手术室的那一刻,老师和同学们急忙拥到医生身旁,医生看着大家,微笑着说:“没事了,小手术,住院三天,出院后就可以正常上课了。”
病房里,卢喜德被安置在最里面的病床上,前来值班守护的中国同学,已经开始张罗着收拾衣物,购买他住院期间要用的生活用品。
三天后,在中国同学的帮助下,他顺利回到了学校。重回教室的那一瞬间,看着熟悉的课桌和讲台,他的眼角又红了。不久后,汉学院中外学生交流学习群里收到一封长信。
“尊敬的巴老师、方老师、班长,亲爱的家凯同学、孟宇同学、超凡同学和我们班同学们,大家好!我刚到大外还没到一个月的时间,就突如其来患了阑尾炎要做手术。因为我身处异国他乡家属没在身边,没法照顾我,这是一个很麻烦的事儿!但是,你们不仅不把我当做外人,还很热情对待我鼓励我为我打打气,为我伸出援助之手来照顾我。巴老师愿意把手上的急忙(紧急)工作先放下、方老师不顾出差回来有多累还急忙开车来接我(把我)送去医院、班长用尽了全力和时间为我办住院手续、同学们积极请假来轮流照顾我,大家用尽了身心和体力为我解决住院治病的问题。首先,我父亲母亲非常担心我一个人怎么能住院治病?他们一直担心不已。但是经过我一一地把中国人的热情、关爱和积极帮助我住院问题(情况)告诉了他们,他们就把心吞到肚子里去了,感到十分放心。他们也让我替他们向老师们同学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也祝福你们永享佛教四福:长寿、健康、智慧和永远幸福!我这次麻烦了大家心里一直觉得真的过意不去,以后一定小心保重自己不再让(给)大家添麻烦了!这次遇难(生病)我本人感受到中国人充满了热情、关爱、互相帮助、对待国外友人照顾周到。在医院里,我也听到一位大夫吩咐另一位大夫说:这位同学是柬埔寨的,是中国最老的好朋友,一定给他高尚(好好)手术,把(给)他治好病,不能让他以病为赌(拿生命开玩笑)。我听到这句话,心里充满了希望和放心。这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谢谢你们!我爱中国!”

做中柬友好使者
10月13日,应柬埔寨国王诺罗敦•西哈莫尼邀请,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柬埔寨王国进行了国事访问。双方同意进一步扩大农业、海洋、科技、教育、文化、卫生、旅游、民间交往等领域交流与合作。中方将向柬方提供更多中国政府奖学金名额,为柬埔寨培训青年技术人才。柬方将继续为中国文化中心和孔子学院有效运转提供便利。中方将鼓励更多中国公民赴柬旅游。双方将加强青少年友好交往,培养中柬友好接班人,夯实两国友好的民意基础,使两国永做好邻居、好朋友、好兄弟、好伙伴。
看到这则新闻,身在中国的卢喜德激动不已。“我太激动(了)!太有自豪感了!听说习主席也到我的母校访问了!” 高兴之余,想到自己不能亲眼目睹习主席的风采,他心里有点儿遗憾。“哎!太可惜了!要是我再晚生几年,现在还在学校读书的话,就有可能见到习主席了呀!”
卢喜德所在的柬埔寨王家研究院孔子学院成立于2009年8月,同年12月22日,时任中国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在访问柬埔寨时,与柬埔寨副首相共同为柬埔寨王家研究院孔子学院揭了牌。
柬埔寨是“一带一路”沿线的重要国家,开展“一带一路”建设,为中柬双方进一步交流合作提供了极好的发展契机。孔子学院是中柬两国传统友谊的结晶和文化交流的平台,在建设“一带一路”过程中,为增进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促进相互理解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习主席访柬期间,卢喜德将一面感谢锦旗亲手送到了汉学院老师手中。中柬很久以来就是肝胆相照的好邻居、真朋友。两国有着相似的历史遭遇,相似的国情,中国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让柬埔寨的青年学生受益颇多。他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中柬友谊的使者,在大外努力学习,两年后能够回到柬埔寨的孔子学院,做一名优秀的汉语教师,为汉语在柬埔寨的推广尽自己的力量。(綦孝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