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交接的十一月,一年一度的中国记者节。10月30日下午,为迎接11月8日中国记者节,一场由《半岛晨报青春ING》主办的大连高校记者培训班在半岛晨报社会议厅正式开班。共有来自我院以及大连理工大学、东北财经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大连交通大学、东软信息学院等10余所高校的近40名学生记者参加了开班培训。我院大学生记者团团长宋娇、采访部部长朱雯熙、网宣部部长陆小睿作为我院学生记者代表参加了培训。

培训在各校学生记者的相互介绍中拉开帷幕。随后,来自半岛晨报社的路翠、张亮、王红哲三位资深记者,分别就新闻价值的判断、新闻记者的专业素质、新闻的表达以及采访前应做的准备等专业问题,给在座的学生记者上了生动、细致的一课。

作为半岛晨报的首席记者张亮首先告诫大家,“生活中并不缺少新闻,只是缺少发现。”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新闻人物,因为他们有着不同的故事,不同的地位,是社会上不同阶级的缩影;我们经历的每一件事,都可以成为新闻事件,因为他们都有着反映社会和问题的方方面面;我们所处的每一个地点,工作的办公室,学习的学校,还是生活的社区,也都会有新闻,所以作为一名学生记者,应该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关注社会的热点和焦点,以大学生特有的新闻视角,记录下每一个难忘的瞬间。此外,张老师还结合自身经历,为大家讲述了采访时应该注意的问题。他说:“学生记者要有预先思想的能力、现场应变的能力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每一个采访对象都有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这就要求采访者提前搜集资料,预先准备,只有这样,在与采访对象面对面的时候,我们才能问出“触动被采访者内心世界的尖锐问题”;只有这样,我们写出的东西才是读者想看的东西,我们才能够真正做到“对读者负责”。

随后,半岛晨报的资深记者编辑王红喆用一个个生动的实例,为大家介绍了新闻以及新闻人的相关信息。她说:“记者是一群爱语言,爱生活,精益求精,一直被闹钟叫醒的人。他们每天面对着挑战,感知快乐。因此,一位优秀的记者,一定能够扮演好三个角色。一是间谍,因为每一位记者都是一个‘好事之徒’,只要是记者想知道的事情,不论多难,不论多危险,他都一定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了解到事件的真相;二是总经理,因为他们身上都有着锲而不舍的精神;三是营销员,因为每一个优秀的记者,都会善于表达,这样也就可以使他们结交更多优秀的朋友,从朋友们身上,他们不但会得到很多帮助,更会得到信任与友谊。”
最后,半岛晨报青春ING的主编路翠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半岛晨报和《校园特刊——青春ING》。作为辽宁日报在大连地区发行的刊物,半岛晨报能够取得今天这样的地位,实属不易。《校园特刊——青春ING》的出版发行,对于半岛晨报来说,是又一次的创新与尝试,而对于每一位学生记者来说,是又一块发挥优势、展现自我的阵地与平台。因此,她希望每一名学生记者都能够珍惜这份难得的机会,为自己的人生之路写下这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次培训历时三个多小时,作为半岛晨报社送给广大高校学生记者的一份节日礼物,它不仅让学生记者们感受到了作为专业记者艰辛与不易,更上大家认识到了自身的不足;不仅提高了每一位大学生记者的专业素质,更加强大连各高校新闻性学生组织间的交流与沟通。相信在今后的日子里,学生记者们会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一路追随属于自己的新闻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