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园新闻 - 正文

应用英语学院赴岫岩牧牛镇大木古峪村开展“文化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为了深入传递公益服务理念,根据《关于开展2015辽宁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等文件精神,促进大学生在实践中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7月12日在应用英语学院党总支副书记王俊慧、分团委书记李宁,辅导员王琳、袁鹏阳以及在大外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曲延京、驻村工作队张卓的带领下,我校应用英语学院师生一行35人代表大连外国语大学,远赴800里外的牧牛镇大木古峪村,深入到基层群众中去,开展以“希望之光,党旗领航”为主题的“文化下乡”社会关爱活动。

1社会实践团.jpg

2爱心课堂.jpg

3和谐中国.jpg

4听老党员.jpg

5木古小学.jpg

师生孩子齐互动,欢笑声中显真情
    本次文化下乡的第一项活动是赴牧牛镇大木古峪村小学开展支教和素质拓展活动。大木古峪村小学的老师和孩子们对大外师生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尤其是孩子们期待的眼神和兴奋的表情令大外师生非常感动。志愿者为孩子们带来了语文课、手工课、素质拓展课等等,贴心的帮助和生动的教学极大地调动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在孩子们不断的欢笑声中,拉近了大外学生和孩子们的距离,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也得到了很大提升。最后,大外师生将文具礼盒赠送给大木古峪村的所有孩子们,孩子们脸上的笑容成为这里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

文艺表演送温暖,村校同台筑和谐
    本次文化下乡的重头戏是文艺表演。为了本次文艺表演,学生志愿者们克服期末的学习工作压力,学院领导老师们挤出时间进行人员的选拔和节目的编排,最终为大木古峪村设计出15个精彩的文艺节目。学生们表演的开场舞《激扬青春,冲冲冲》向村民们展现了当代大学生无限的活力和激扬的能量,赢得了场下村民们阵阵的掌声;而歌伴舞《和谐中国》和《浏阳河》则通过动听的歌声展现了祖国的美丽和富饶;学生的创意书法配合悠扬的琵琶合奏,将当代大学生的多才多艺淋漓精致地展示出来……口琴、吉他与长笛,街舞、武术和朗诵,精彩的文艺表演令场下喝彩声此起彼伏,在展现大外师生多才多艺的同时,为大木古峪村带来了一场文化盛宴和精神洗礼。表演过程中,当地乡镇、县等相关领导全程观看,舞台下人头攒动,有的村民更是从外村花了半个小时特地赶来。夜色降临,天空下起小雨,但是这些都阻挡不了大外师生和村民们高涨的热情。在歌曲和舞蹈中,村民和大外之间的友谊更加牢固,村校的同台筑成了和谐之桥。

聆听党员述历史,重走道路忆艰辛
    13日一大早,大外师生就来到村支部,聆听老党员讲述历史。大木古峪村第二任村支书刘廷林已经70多岁了,他向同学们讲述了文革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的历史,生动的讲述和真实的事件使同学们仿佛置身于那段艰苦奋斗的岁月。在讲到带领村民共同致富这段历史时,同学们纷纷为这位老党员的奉献付出鼓掌点赞。而大木古峪村的现任村支书纪常青则从当今大木古峪村的发展讲起,并表示希望大外师生能多帮助大木古峪村发展致富。两位党员用身体力行诠释了新老两代党员的付出和奉献。大外的老师和同学们受到了很大的教育和启示。

问卷调查知现状,社会实践得体会
    本次文化下乡的最后一项活动是社会调查,志愿者们向村民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当地教育生活现状,这些经过细致科学设计的问卷问题学生们制成切实可行的调查报告,将成为农村教育生活调研的重要资料和依据。随后,师生们从村支部出发,走过村里的道路,跨过小溪,体验乡村生活。在行进过程中,师生不仅体验了解了村里的乡土人情,更体会到了生活的艰辛。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好好学习,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

    为期两天的文化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虽然短暂,但是这次文化下乡的影响和作用却尤为重要。同学们在体验生活中坚定了理想信念,在艰苦环境中磨炼了意志品质,在服务社会中彰显了人生价值,在实践和群众学习中增长了才干,体悟了成长。

    本次文化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与校党委组织部、团委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据悉,自我校与岫岩县牧牛镇大木谷峪村结对子以来,已累计向牧牛镇捐赠爱心款物近40余万元,用以改善当地百姓的民计民生,本次文化下乡也是我校对薄弱地区送爱心送温暖的又一次服务体现。(李宁)

供稿:应用英语学院

编辑:孙梅轩

2015年09月07日 00:00

大连外国语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1-2020 news.dlufl.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