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校园新闻 - 正文

大外大学生记者团纳新工作圆满结束

    为使大外记者团注入更多新鲜的血液,共同搭建我院丰富多彩的信息平台,自9月14日起,面向全院同学进行的纳新工作如火如荼地展开。经过宣传统战部及大学生记者团成员们几轮考核的仔细筛选,共从600名提交简历的报名者中确定82名入围,正式进入记者团,接受相关具体工作的考察试用。至此,记者团六大部门—— 秘书处、采访部、文创部、编辑部、摄影部、网宣部 的纳新工作圆满结束。

将宣传进行到底

  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的纳新工作被安排在上学年。为了使刚步入大学的新生们对大外的记者团有一定的了解,记者团的六大部门加大了对各个院系的宣传力度。早在新生入校军训时,记者团的成员便深入到新生中去,到各个班级进行介绍宣传,并派发印有六大部门简介的宣传单。与此同时,采访部和摄影部通力合作,对迎新、军训等以“记者团跑迎新”为主题进行连续报道,使新生对记者团的工作更是有了最初步的认识。在宣传阶段,六大部门紧密合作,明确纳新分工;工作人员紧张有序,步调一致,使得宣传工作合理而循序渐进。

“工作安排紧张有序 各部纳新高招不断”

    9月14、15日上午10点半,正式纳新报名,投放简历。在校风雨操场门前,全体成员统一穿着橘红色的文化衫,精神抖擞,远远一望,全团犹如火一般激情四射。“你好,请看一下我们最新的《点睛》杂志,欢迎加入大外记者团。” 招新人员耐心地介绍着这个团体。“记者团需要做些什么工作?”,“我想加入,但是担心我的写作水平不好怎么办?”,“我爱好摄影,可不可以加入你们?”有兴趣的同学纷纷驻足记者团的展台前,向师兄师姐们询问着……日本语学院的小李9点半便赶来,她说:“在高中,我就在校报做记者,所以对校报记者团感觉很亲切。”


    9月16日起,各部门陆续开始招新考试。第一轮简历筛选后,部分同学被通知参加考试。采访部和文创部均有笔试和面试。笔试的题目经过团长、副团长仔细讨论和老师的审核,充分体现了专业性、灵活性和丰富性,如“给大连达沃斯会议的一段新闻加标题”,“用三个词形容自己”等,而面试的试题,则是评委们为考察同学们的思维能力和逻辑能力精心设计的。网宣部和和秘书处则增加了才艺展示环节,唱歌表演、书法绘画,朗诵小品,同学们纷纷亮出自己的看家本领,以博得评委的青睐。在记者团里,摄影部和编辑部是相对技术性的部门。摄影部在面试时,考核同学们的现场拍摄技术,并向评委提交了自己的得意之作;编辑部为了考察同学们的专业能力,更是准备了电脑,现场考察包含photoshop处理、排版等技术的电脑操作试题。


 

“累并快乐着”、我会坚持到最后



   由于本届报名人数是历史上的最多的一次,在无形中给笔试的阅卷者和面试的评委增加了几倍以上的工作量。报名时,成员们轮流值班,但他们没有一丝倦意。正如其中的一位成员所说: “ 你可以感受到报名的同学们的热情和对我们这个团队的信赖,总有一些行为和话语让我们感动。我认为我们都是——累并快乐着!”

    采访部历来是报名者最热衷的部门,面试从下午5点开始到晚上10点才结束。评委们连续5个小时工作,面试结束后,团长买来面包和牛奶,大家围坐在一起,一边狼吞虎咽一边紧张地讨论着最后的结果。

    秘书处本次面试有100多人,副部小姜说:“这么多人前来报名,都是很有潜质的同学,做决定也很难啊!但我们的信心更足了,记者团的明天需要他们!”

    一名日本语学院学生因为上课没能赶得及面试,她被排到了最后,但她没有丝毫的焦躁:“没关系!我会坚持到最后的!”

    从纳新各环节的具体工作到对纳新工作的跟踪采访,记者团都力求做到最好。正如团长宋娇说: “ 这样紧密的安排工作,这样的精神,更有利于我们发现人才,推动我们记者团的长期进步和发展。作为大外大学生记者团这一校级学生组织,我们有义务也有能力做得更好,为大外的新闻宣传工作走向崭新的层面贡献我们学子的一份力量。” 



供稿:记者团 日本语学院08级 孔翔伦

编辑:徐 莉

2009年09月28日 00:00

大连外国语大学新闻中心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1-2020 news.dlufl.edu.cn. All rights reserved.